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黄芳 《社区》2010,(26):54-54
高考落选后,我的心情格外的沮丧,整天饭茶不香,心灰意懒,无从解脱,我的情绪跌落至谷底。于是我拨通了我非常喜爱收听的广播电台《星空絮语》栏目的电话,向主持人倾诉了我的心情.在电波那头,传来她甜美亲切的声音:“这一次失败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失败后怎样振作起来,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9世纪30年代,罗兰·希尔开始在英国进行邮政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是降低邮资,实行统一的便士邮政,以及邮资预付的制度。希尔的邮政改革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改革时代的一个侧影,他希望以邮政改革促进信息的传递,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提高民众的受教育水平,实现社会公平。通过希尔的改革,英国的邮政逐步变成了廉价高效、普通百姓能享受的公共服务,促进了英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英国乃至世界现代邮政的基础,为其他国家的邮政发展提供了可资效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与文本不同,图像中修辞与意识形态的结合更具隐蔽性,特别是在摄影图像中,貌似客观真实的讯息充盈着直接意指。巴特一方面揭示了摄影图像中的修辞编码及其意识形态内涵,另一方面又强调感受照片时偶然性的冲击、突如其来的惊奇,并最终指出一条图像修辞与意识形态的超越之径:用我们的身体去体验(而非用语言去思考),在奇遇中将生命投入并点亮照片,以此种方式可以重新拥有照片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以三部分别创作于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20世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奥兰多为线索,探究其中表现出的有关"现代性"的不同意义,梳理出"现代性"在意大利文化和文学中从生根、发芽到发展的过程,由此探讨意大利文化和文学在20世纪文化语境下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迥异于以生平与思想发展为主的传统作家研究,罗兰.巴尔特的《米什莱》开创了一种新的探索方法,试图寻找文本的深在的作者。他主要利用主题批评方法对米什莱的全部著作进行解读。通过寻找米什莱著作中的主题,并利用结构概念,构建米什莱著作的主题结构网络,恢复一个蕴藏在文本中的真正的米什莱。  相似文献   
16.
孙丹 《劳动世界》2016,(4):20-21
罗兰德·法索尔教授是吉林省心脏病医院聘请的来自奥地利的心脏外科专家.自2012年至今,法索尔教授已经在吉林省心脏病医院工作了三年多,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法索尔教授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医疗领域和医疗管理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服装的做工越来越精细,人们已经不再喜欢往自己的口袋里头装钱包、钥匙之类的东西,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服装的口袋确实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现在人出门必备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什么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女性携带包,不仅仅是为了能装下物品,更大可能是包已经成了着装的一部分。已经有着17岁孩子的H女士,有着极具时尚感的发型,白皙细腻的皮肤,让人羡慕不已。H女士除了青春不变,不变的还有她爱包的情趣,和不变的藏在包里的小女人心思。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尔特的零度写作理论,在强调不含思想感情的零度的、中性的写作同时,提倡自由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表现,在主张写作主体消解的同时,又试图通过作家的风格间接地表现主体的思想情绪和观念意图,表现出零度写作理论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辩证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欧洲左翼知识分子萨特、安东尼奥尼和罗兰·巴尔特分别于1955、1972和1974年访问中国,并各自留下亲历中国的记录文本。由于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中国行不同的在场遭遇,他们关于中国的感受见解大相径庭。萨特的“红色中国”观、安东尼奥尼的“两种表情”中国论和罗兰·巴尔特的“负片(Negative Film)中国”观,除了分别显示他们“积极介入”的存在主义文学观、“积极疏离”的间离理论和“判断悬置”的现象学方法外,还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观察中国时视点转化历时化的过程。他们中国行的三种视像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中国立场嬗变,也为我们认识特定时期的中国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外书摘》2008,(9):101-101,100
在那时,捏着红笔阅读的书,真是读书人最值得怀念的日子,急切地寻找打学问基础的必读书和工具书,恶补了狄更斯、斯汤达、罗曼·罗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