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41篇 |
免费 | 230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18篇 |
劳动科学 | 23篇 |
民族学 | 61篇 |
人才学 | 94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2674篇 |
理论方法论 | 445篇 |
综合类 | 4507篇 |
社会学 | 464篇 |
统计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261篇 |
2014年 | 465篇 |
2013年 | 432篇 |
2012年 | 552篇 |
2011年 | 638篇 |
2010年 | 607篇 |
2009年 | 621篇 |
2008年 | 682篇 |
2007年 | 594篇 |
2006年 | 536篇 |
2005年 | 503篇 |
2004年 | 422篇 |
2003年 | 346篇 |
2002年 | 269篇 |
2001年 | 203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启蒙在今天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是当务之急,"新启蒙主义"的提出系基于历史的、理论的与现实的深层需求.作为一种新的启蒙方法和途径,新启蒙主义以作为审美问题的"人性启蒙"为探讨的核心命题.它应该包括人性解放一人性上升一人格完成,这样的一个"三部曲"联贯合成起来才能够真正走上启蒙之途,从而通往人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现代文学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萧红的小说创作始终以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描写而特立独行于主流的宏大叙事.在巅峰之作<呼兰河传>中,她把她的儿童视角、主观色彩、忧郁气质和自由精神融入了那一个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叙述中,在呼兰河的人们曾经怎样和可能怎样的生命故事里摸索到生命的应然与实然. 相似文献
105.
在中国语境中,伯林的被误读与被误解现象主要有四种。第一,消极自由被误解为不做什么的自由。而实际上,消极自由不是不做什么的自由,而是没有外在的人为障碍状态。第二,积极自由被错误地等同于古代人的自由。然而,伯林的积极自由并不一定就是古代人的自由,而古代人的自由则必定属于积极自由的范畴。第三,多元主义被误读为相对主义。但是,在伯林看来,相对主义的核心特征是主观性与不可理解性,而多元主义的核心特征却是客观性与可理解性。第四,多元主义被误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尽管伯林早年认为多元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础,然而,晚年却认为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没有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06.
自由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中心概念之一,而近代以来的自由概念又是与共同体观念分不开的.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认为,只有在自由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自由.卢梭的自由观是共同体主义的自由观,强调在平等的共同体中实现自由.但是,个人自由并非等同于自由的共同体.能够真正实现卢梭式的共同体自由和个人自由的高度统一的,从最好的意义上看,只能是直接民主制.尽管如此,卢梭对共同体自由的强调,不仅启发了康德和黑格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重新开启了一个共同体的哲学发挥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8.
房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114-117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通过人茶合一的生态审美叙事,体现了鲜明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理想,本文从自然、家园、生命三个方面分析其生态理念蕴涵,即向自然寻求人类存在的文化印证;和谐、安居的恒久渴望;向死而生的自由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09.
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鸡犬相闻”的地球村,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同时,他又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并明确提出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规范网络空间行为等要求.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既给人们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和舞台,又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和责任担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为主体网络信息的自由表达有其必要的边界和限度,网络行为中的责任担当对规范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有序发展存在着积极的应然价值,自由与责任构建了网络空间最基本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10.
康德通过自由、实践理性、善良意志等概念为道德奠定了基础,然而它是先验的、空洞的.唯有从道德是人存在的方式这一存在论的根基处人手,才能理解道德并使其获得自身存在的坚实根基,对道德与利益和人性的关系的说明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