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9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1164篇
劳动科学   95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150篇
人口学   108篇
丛书文集   1968篇
理论方法论   356篇
综合类   4095篇
社会学   427篇
统计学   617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51.
作为重要的住房供应方式和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途径,合作建房在很多国家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合作建房在提高住房的可负担性,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需求、缓解基层社区治理压力,降低住房政治风险、稳定社会和助益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探索中国住房供应主体多元化为目标,探索合作建房组织的国际经验,简要回顾了合作建房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了合作建房的主要模式和发展概况,指出合作建房的国际经验对于破解中国住房供给单一困境,促进住房供给多样化、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将合作建房纳入公共政策议程、进行地方政策试点、拓宽合作建房融资渠道,培育合作文化氛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工资收入分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取得重大成就,既有弥足珍贵的经验,也经历过曲折和反复。本文以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改革创新、实施成效和经验,以及未来改革愿景为主线,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视角,阐述了70年来我国从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再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乃至现在的共建共享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工资改革不断适应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轨迹,展现了我党带领人民努力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3.
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使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率不断上升。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劳动适龄人口数的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南省1979—2016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出技术进步率与就业增长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探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动态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河南省的就业总量在短期内(1~2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后出现了短暂的负面影响,长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始终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因此,应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式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54.
正近5年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30年后突然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就像高台跳水,GDP从2007年的同比增长14.2%,一下跌到2012年的7.8%,增幅以平均每年1.28%的速度递减。根据李克强总理的目标,2013年GDP增幅要努力争取和保持7.5%。一、厘清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到底怎么了?对此,各种观点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多最权威的观点是:经济规律使然,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结果,罪魁祸首是"三驾马车"乏力,各种要素成本提高,房地产投资巅峰已过,人口红利到期等客  相似文献   
155.
黄雪 《经营管理者》2012,(6X):257-257
本文通过对旅游产业集群相关模型的引入,构建了沈阳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要素体系,阐述了要素体系配置的目标,并分别对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6.
《求是学刊》2017,(6):37-45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率,而且直接形成实质的经济增长,是各地区收入差异最为重要的原因。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使命是寻找一条能够推动文化产业走向"集约型"发展道路。而文化要素在行业间、区域间的错配将导致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因此,在现有资源约束下,不用再增加要素投入,而通过放松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强文化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产业集聚,以此减少文化企业要素错配程度,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7.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在语言要素中最为活跃,它能够及时反映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随着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大量网络新词语应运而生并快速传播。这些词语满足大众在虚拟空间交流需要的同时,也反映出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网络新词语,介绍中国当下的流行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心理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58.
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重大的战略使命,但本身仍是亟待完善和深化的产业经济概念,探索其成长的内在机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探索供需交互响应的微观机理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传导效应,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以中国航空制造业为例对该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与政策实验,有助于揭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机制的"黑箱",建立结构性动力机制,形成完整的经济学认知框架,从而更科学地指导产业实践,帮助企业拥有科学的资源投放观点和市场思维,同时促进政府规划建立在对供给与需求的双重远见之上。  相似文献   
15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背景下,迫切需要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为此,本研究围绕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创新与要素升级影响的讨论,探索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并从空间异质性-时间动态性双维度加以考察。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验证的结果表明:创新尚未成为有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发展阶段、人力资本结构呈现异质性、非线性特征;劳动力要素结构转换的成本上升效应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本地市场效应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作用存在差异,人力资本效应通过与创新因素的耦合发挥显著影响。因此,新时期区域发展动力转换的政策体系设计,应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特征、要素禀赋动态变化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