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33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存在犯罪嫌疑且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依其职权而作出的一种不起诉处分.消极裁决权分割、利益居先和宽严相济是该项制度的理论基础.为了使该项制度得以贯彻,必须修改<刑事诉讼法>,不赋予被不起诉人申诉权,且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前,应征求被害人的意见,赋予被害人知悉权.  相似文献   
62.
63.
王彦宗 《社区》2002,(24):43-43
生活中的官司形形色色,输官司的情况更是原因各异,可最令当事人痛心的莫过于明明有理,却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最终被法院一纸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其实有时原因很简单,起诉超过了诉讼时效。为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事人应当了解日常诉讼时效的法律知识。《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  相似文献   
64.
陈伟斌 《南都学坛》2003,23(4):86-87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存在犯罪嫌疑且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依其职权而做出的一种不起诉处分。消极裁决权分割、利益居先和宽严相济是该项制度的理论基础。为了使该项制度得以贯彻,必须修改《刑事诉讼法》,不赋予被不起诉人申诉权,且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检察机关做出不起诉决定前,应征求被害人的意见,赋予被害人知悉权。  相似文献   
65.
英美司法审查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美两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宪政制度的不同,却也造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从两国司法审查的范围、程度、方法以及起诉资格的限制等方面就可以看出。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人权保障的逐步加深,两国的司法审查制度也呈现出相同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建立一套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方法更统一、限制更少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66.
五毒俱全的天门市委原书记张二江终于栽了,对于他的“吹、卖、嫖、赌、贪”,检察机关却只以贪污、受贿两项罪名来起诉他;而对他玩女人、大吹特吹政绩的丑行,由于《刑法》中没有相应规定,却不能被起诉,一时引起全国上下舆论一片哗然。但那毕竟不是法律上的事情。按照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新《刑法》的显著特点,民愤毕竟不能替代法律,这体现了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67.
我国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比较严格,对当事人不公平。认为原告和本案有无利害关系不应作为起诉的条件;应当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对原告在起诉时提交的起诉证据的要求应当简化;对当事人选择管辖有错时应当进行必要提示。  相似文献   
68.
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相对薄弱,尤其在与被害人权益紧密相关的不起诉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体现更为明显。随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保障的进一步强化,与此对应的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不容忽视。应当从不起诉程序中被害人权利保障实质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予以充分关注以及提升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可履行性角度,更加重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助推刑事诉讼目的之实现。  相似文献   
69.
70.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有时会对同一标的先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即重复起诉。我国和外国很多国家法律均对重复起诉作了相关规定,如何界定重复诉讼,认定重复诉讼的判断标准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待理论界进行深入的探讨。我国重复起诉制度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复起诉认定标准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第一部分将从一个案件切入,为后文分析重复起诉理论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将着重介绍重复起诉基本理论,并结合理论分析案件的争议焦点,并通过案例对比深入分析重复起诉理论构成要件。第三部分着重讨论既判力的基准时与重复起诉的识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