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崔淑精是朝鲜李朝初期一位重要诗人,其汉诗集《逍遥斋集》鲜有学者研究.通过与《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韵部比较,发现崔淑精汉诗用韵与两部韵书相合率非常接近.我们认为崔淑精作诗用韵主要依据《洪武正韵》,同时也受到《东国正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庄子的"齐是非"与他对"有是非"的批判其实构成了一个是非判断的悖论,并且这个悖论导致了庄子在论齐物与明逍遥之间产生了一种矛盾的观点。但是,庄子的"化"又为人们提供了消解这个悖论与这种矛盾观点的一个契机,因为"化"就是一个从"有是非"到无是非的过程,并且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保证了庄子的齐物逍遥实现了的一种内在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宋太宗《逍遥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逍遥咏》成书于淳化元年(990)七月,由臣属作注释的可能性更大。以五七律为多数。主旨是阐释道家义理。常用的典故是一些道家、道教概念,如“乾坤”、“阴阳”、“道德”、“大道”、“白然、”“无为”、“逍遥”、“修炼”。诗歌语言风格比较复杂,原文语言既有晦涩难懂的一面又有平易浅近的一面。注解语言则倾向于晦涩难懂。以诠释为主而缺乏形象。  相似文献   
104.
逍遥游》中只出现一次“逍遥”,说的是樗下的彷徨者.尽管逍遥之义并不向天分之外展开,而人之于人事中的位置实际也蕴涵于“逍遥义”中.寻求“逍遥义”,或许正需要带着《逍遥游》中瞽、聋者的视听去造访——看不见的看见,听不见的听见.浩荡两千年,庄子的“逍遥义”遍入各家思想,但各家似乎都无法独善自得.在理解庄子“逍遥义”时,不应简单将“有为”归入“儒”而将“无为”归入“道”.  相似文献   
105.
张晶  王成功 《求是学刊》2016,(1):120-126
《庄子》汪洋恣肆的世界里,"大美"是其最为重要的美学思想。庄子极其喜用"大"字,故以"大"字作为进入这位先哲的引线探索他的美学思想,是契合实际的。在"大"到"大美"的逻辑推演过程中,显现出"大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分析的必要性。《庄子》"大美"的具体内涵是以阳刚雄伟与自然逍遥作为"大美"的逻辑起点,以阳刚雄伟为直接外观,以自然逍遥为追求理想,最终回归到圣洁高尚的道德之"大美"。  相似文献   
106.
儒家、道家、释家是中国哲学的三大主流,全都洋溢着悦乐的精神。儒家的悦乐源自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道家的悦乐在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乃至于由忘我而找到真我;禅宗的悦乐则寄托在明心见性,求得本来面目而达到入世、出世的和谐。真正的悦乐,不是用任何方法可以直接追求的,只有当立己达人的工夫到达某一境界,这时悦乐才会自然而然地从心灵深处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7.
王充闾先生的散文体著作《逍遥游·庄子传》是传记创作和庄子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以极富文学与哲思性的语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庄子的生平和思想。这其中,对于庄子游世思想的阐释尤为精妙。充闾先生认为:庄子“游世”思想,缘起于悟道、显象于“游身”、深隐于“游心”、达成于“逍遥”。这一思想充满了实践精神,同时也是他在傲世、顺世、解世中提炼出来的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游世”不仅是庄子思想的内核,更因其超越性而成为艺术、文学、美学领域的重要范畴,尤其是在士阶层的审美人格的生成和审美创造的引领方面,更是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充闾先生对这一核心思想的揭示,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学养,更可见先生深湛的哲思与卓越的见地。  相似文献   
108.
重论庄子“逍遥”的实质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逍遥”作为庄子思想的指归,源于其对文明的悖论存在的文化觉醒和对哲学及人类价值观念的反思。对形而上学传统的解构和对人类理智本身所造成的悖论式知识结构的解构,使庄子哲学具有了明显的现代哲学、尤其是西方后现代哲学的特性。庄子的“逍遥”既不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也不具有哲学上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倾向,相反,它是对处身于文明困境中的现实人生境遇的积极承担,是以一种主体虚位的宽容心态和多视角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看待世界、善待世界,同时也善待人类自身,这体现了庄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文明的忧患意识,因此,将庄子思想视为文化蒙昧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哲学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09.
嵇康哲学的超越之途是嵇康哲学的归结点。嵇康认为,不论是养生还是处世,都应该因循各自所禀受的自然本性,使其恰如其分,然后进一步超越性理,达到“越名任心”的无我之境。嵇康的思路,一方面暗示了嵇康试图沟通理性认识和精神境界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显露出嵇康在理性精神和审美要求之间的模糊与徘徊。  相似文献   
110.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对人生至为关注、反思至为深切的卓越思想家。本文采取“以思想家个人的现实存在境域为起点而展现其思想全貌”的基本方法,以时代特征为广阔背景,以人生境域为现实起点,从形下而达于形上,层层展现了庄子思想的内在关联、变化发展和整体风貌,深切凸显了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认识论和本体论、思想和语言在庄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保身全生”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追求,而心灵的自我超越则是庄子哲学的内在核心。在庄子的心灵哲学中,“以道观物”是心灵的认知方法,“道”是心灵的形上坐标,“逍遥游”是心灵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