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2 毫秒
21.
信念的力量     
《阅读与作文》2007,(5):27-27
1900年7月,德国精神学家林德曼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实验。林德曼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独自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因为已经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推断,这些遇难首先不是从生理上败下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崩溃、恐慌与绝望。在航行中,林德曼遇到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有时真是绝望透顶,但只要这样的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么?不,我一定能成功!”终于,他胜利渡过了大西洋。  相似文献   
22.
大家都知道,他是汶川大地震中亲自背出208具遇难者遗体、共捐助中国慈善事业近12亿元钱物的中国首善,却一定不知道,他是一个对妻子一见钟情,十几年来仍经常对她说我爱你谢谢你的浪漫丈夫,大家时时看到,他在众多采访演讲中侃侃而谈;却一定不知  相似文献   
23.
新闻学里,在拥挤的剧场里喊“失火”可能会导致混乱、踩踏和死亡,可是我不得不喊!请不要说我对遇难者没有同情之心,也不要说我脱离实际、妄下结论。一个老师该不该在地震中救助学生,这在我看来,已经不只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的问题。作为一个希望通过理性和人文改良社会的一分子,我不得不超越个别情况作笼统的叙述。  相似文献   
24.
镜头     
《经营管理者》2014,(5):14-17
4月20日,“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隆兴中心校举行,社会各界为“4·20”芦山强烈地震遇难者致哀。  相似文献   
25.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大肆屠杀中国难民和俘虏,即使是在南京国际安全区内也不例外.多年来,对已遁入南京国际安全区但又遭到杀害的遇难者究竟有多少?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遇难的?诸如此类问题,史学界一直没有深入考证与研究.笔者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和编撰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数据库,初步分析了已掌握的南京国际安全区遇难者人数和各种遇难方式,将有记载的国际安全区部分遇难者名录整理出来,并对这些遇难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进行详实、具体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揭露侵华日军曾在南京国际安全区肆无忌惮迫害中国人民的暴行.  相似文献   
26.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奥运圣火传递至江西瑞金,在叶坪红军广场等地举行的每一次接力起跑仪式上,传递圣火的全体人员都不约而同地为四川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在圣火传递的每一站,为地震遇难者默哀已  相似文献   
27.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发生之后,令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在这起残暴而恐怖的悲剧中,33条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血泊的暗影里。然而,当浓重的恐怖氛围稍稍消散.这起震惊世界的校园悲剧却留给世人一道美丽的尾声:在人们为死难者举办的多场悼念活动中,凶手赵承熙竟与其他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  相似文献   
28.
哀悼篇     
《领导决策信息》2008,(21):70-73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志哀,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外媒评价"这一破天荒的做法,尊重所有生命与逝者,让政权与国家更多地体现关怀与人道,是中共的一大突破,也是胡温‘以人为本’的又一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9.
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25日来到西弗吉尼亚州,参加本月早些时候在矿难中死亡的煤矿矿工纪念仪式。在致辞中,他逐一念出全部遇难者的姓名,这一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30.
大家都知道,他是汶川大地震中亲自背出208具遇难者遗体、共捐助中国慈善事业近12亿元钱物的中国首善,却一定不知道,他是一个对妻子一见钟情,十几年来仍经常对她说"我爱你""谢谢你"的浪漫丈夫,大家时时看到,他在众多采访演讲中侃侃而谈,却一定不知道,他在家里,却心甘情愿只做一个最称职的倾听者。一见钟情照相馆15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27岁的陈光标信步走进了路边的一家照相馆。就在这里,他巧遇也来洗照片的张婷。"南京夏天特有的炙热空气瞬间凝固",15年后,他用这句话形容第一眼见到未来妻子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