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鉴定结论是我国三大诉讼法所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 ,而鉴定机制的完善与否对鉴定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本文针对我国鉴定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研究的欠缺、法制的不健全、审判制度改革的相对封闭性等方面分析了成因及危害 ,最后提出我国鉴定机制改革与完善的思路 ,包括完善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完善鉴定的采信程序、完善司法鉴定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32.
一场车祸将女孩撞成重伤,为了给女儿讨个说法,父亲将肇事者告上了法庭。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各级司法鉴定的结果却相去甚远,原本一个普通的民事案竟拖了6年。各级司法鉴定无疑都是合法,但结论不同,各级法院依据的鉴定不同,判决的结果南辕北辙。谁来确定哪一份鉴定具有“真理”性?要不要下级服从上级?百姓何时才能一步迈入“真理”之门  相似文献   
33.
确保律师对鉴定结论进行有效审查,提高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对抗性,符合我国打击犯罪与保障当事人权益并重的诉讼价值观。然而,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的法律规定过于简单,律师在审查鉴定结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法律在鉴定结论的审查时间、内容、方式及证据交换等方面作进一步规定。  相似文献   
34.
司法鉴定作为对法官认知能力缺乏的补强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民事审判工作中,在大大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的同时,也暴露出重重问题。本文以涉及房屋价值评估案件为视角,分析基层法院法官在民事审判中对案件评估鉴定的权力旁落和出让,并通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关于司法鉴定理论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建立专家陪审员、专家辅助人和鉴定人三位一体的协助法官审查鉴定结论的模式,防止民事审判权的异化和分解,增强对司法鉴定的监督和制约,使其在准确认定事实、发现客观真实方面发挥良性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35.
36.
声纹鉴定是现代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鉴定结论是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独立的证据形式之一.目前的鉴定结论表述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声纹鉴定技术及其法律应用的快速发展.从国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来看,引入似然率方法来评估语音证据力度,进而据此表述声纹鉴定结论,已成为法庭语音学 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7.
鉴定结论不仅本身具有特殊性,并且一般能对案件的审理结果产生实质影响。鉴定结论开示的具体作用是:信息的收集,为庭审制定攻防战术,确定双方当事人分歧所在、防止证据突袭,检验辩护理由,保全专家证言,促使控辩双方决定是否进行辩诉交易,保障鉴定结论的客观性。鉴定结论开示的启动有两种: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由对方当事人向法庭申请进行鉴定结论开示;法庭依职权指定鉴定,鉴定结论开示由任何一方当事人申请启动。鉴定结论开示最好的做法是单独进行,开示过程应由法院主持和监督,开示的方式通过三种主要形式进行:提交文件、口头询问以及鉴定人证言保全。  相似文献   
38.
鉴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目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 ,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能完全等同诉讼法所规定的“鉴定结论” ,它并非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的唯一依据 ,有无医疗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也不是法院受理医疗赔偿案件的前提  相似文献   
39.
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中发现、认定事实的证据资料分为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鉴定结论具有言词证据属性,依据直接言词原则,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询问.鉴定人出庭也是正当程序得应有之义.我国诉讼法虽然对鉴定人出庭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的缺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诉讼证据制度,使得这些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很低,影响了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成为我国司法诉讼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实际,提出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40.
论测谎结论的证据适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谎结论已经进入到我国司法领域,但对于测谎结论的属性还存在种种争议。测谎具有鉴定结论的所有特征,应当属于鉴定结论,并拥有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但是由于测谎技术鉴定对象的特殊性,在适用测谎结论时不能等同于普通的物证鉴定,必须设定一些限制性规则,在发挥科技手段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兼顾保障被测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