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4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182篇
管理学   1330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221篇
人才学   453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6714篇
理论方法论   1401篇
综合类   9555篇
社会学   1545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749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672篇
  2014年   1336篇
  2013年   1185篇
  2012年   1654篇
  2011年   1824篇
  2010年   1463篇
  2009年   1422篇
  2008年   1479篇
  2007年   1042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668篇
  2002年   528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马克思首创了实践哲学,包括实践逻辑、实践认识论、实践世界观、社会形态史、历史唯物论,落脚点则是哲学的阶级立场革命。惟有在这样的哲学基地上才能生长出足以满足当代中国实践对“历史向导”的要求的新哲学理论———这就是它的主导作用。所有别的哲学都属于解释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与解释哲学是“主导”与“基础”的关系,亦即水涨船高、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过程中,无论是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还是历史的逻辑和逻辑的历史,都昭示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矛盾统一的过程。具体考察这一过程中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机制,探讨邓小平理论逻辑的风格和个性特点,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过程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3.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种种偏离。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就必须把“回到马克思”和“回到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84.
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正在成为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方略的形成,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联系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它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会直接影响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改善和创设有利的校园环境和课堂环境是边远民族地区高校推进非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6.
恩格斯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10年了,但学习与纪念恩格斯的必要性则毋庸置疑,更何况目前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个体系之创立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恩格斯理论贡献的当下意义由此进一步凸现。 在传统的研究视域中,更多的是强调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而系统的贡献;以今天  相似文献   
87.
资源、权力与国家:解读吉登斯的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登斯被看作是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从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了反思和解构,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的建立基础、阶级本质和发展轨迹等理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解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上,吉登斯从资源和权力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涵义和历史类型.在他看来,国家是一种能够对社会进行反思性监控的组织,以反思性监控能力和暴力垄断能力作为标准,国家划分为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三种历史类型.吉登斯的国家观为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进行国家理论研究提供了某些启示意义,但其理论也难以逾越自洽性问题.  相似文献   
88.
科学发展观是国际社会发展观的合理内核与中国实践发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解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9.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下应担负起调适美学、艺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趣向的使命。通过考察多领域通用的“形式”观的转变而管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义务;创设形式多重结构论,论证出其中存在的多项规律。转变形式观将在多领域引发思维革命,这也是人文精神现状对前者方法论的诉求。  相似文献   
90.
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贯彻中央课改精神,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改革的“九环”模式,只有将这模式应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去,形成接受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革命和教学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