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08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01.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典范化,其本质意义就在于作者为其注入了忠义盖世、儒雅绝伦的道德内涵,从而体现孔夫子所提倡的《春秋》大义。由于历史观的不同,造成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叙事重点、细节选择、人物褒贬等多方面的不同,为了把关羽塑造成一个体现《春秋》大义的忠义英雄,罗贯中大胆虚构了一系列故事,以之强化和凸显关羽忠义品质。关羽的走麦城的悲剧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在道德上和人格上却是胜利者。关羽与曹魏的军事冲突转变成道德的冲突。这正是儒家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02.
"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之海。赵超构读四大名著,却成了他尤其是晚年写好杂文的智慧之源。在他写的杂文中,经常拿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谈古论今,纵横捭阖。诸如《事后诸葛亮》、《关公是个"统战盲"》、《吃狗肉的和尚》、《阎婆的哲学》、《西游记第28回》、《盘丝洞的蛛网》、《精明的凤辣子》、《探春的高明》等篇目,一看标题就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不仅增强了杂文的广度和深度,也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此谓"林放式杂文"的又一绝也。品读赵超构以杂文的角度,诠释的四大名著之人物评说,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情趣。  相似文献   
203.
袁田 《今日辽宁》2015,(4):78-79
时光回到2004年,我接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约请,让我说一部反腐倡廉的评书,是张楠先生的新作《明镜高悬》.其中有一段写的是主人公县长姜万峰回省城开会后利用休息时间看望老岳父的情节. 姜万峰的岳父当过省委书记,老书记给女婿做了一顿饭,这顿饭书中并没有交待吃的是什么菜,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说这顿饭做的是红烧肉、水煮鱼.  相似文献   
204.
【正】为什么有的人积极乐观,有的人却整天愁容满面?幸福与不幸福,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不一样,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感受不一样?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幸福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幸感力"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5.
元散曲中涉及的三国人物,若以三国鼎立的阵营而论,当以蜀汉集团中的人物为最多;若以个人而论,则以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最受曲家注目.无论曲家们对三国人物持怎样的态度,但基本上表现出肯定蜀汉、否定曹魏的政治立场,也集中表现了元曲家们所认知的三国人物的形象特征.曲家们笔下的三国人物既非历史人物,也非艺术典型,而是一种文化形象.这种反映着元曲家特殊的文化心理的三国人物形象的出现,受到元代文人坚守民族意识和叛逆儒家传统人生价值观的时代思潮的影响,他们不仅积淀了元代文人的审美理想,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6.
《三国演义》中女性的自我隐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中女性群体形象概念化、类型化 ,她们只是权力争斗的工具与牺牲品 ,是忠义的标签和男性的附庸。这一缺憾既有历史题材的先天规定性 ,更是时代、环境在创作主体的思想观念与审美取向上的历史投影  相似文献   
207.
吕布是三国时期真实存在的将领,《三国志》中关于其轻狡背主事迹已有所载。吕布形象演化经历了从《三国志》历史原型、到《三国志平话》与元杂剧“三国戏”敷衍生发、最终到《三国演义》定型的过程。《三国志》中的吕布是有勇无谋、好色重利的无德小人形象;《三国志平话》中的吕布是勇武重情、为妻杀主的猛将形象;元杂剧中的吕布是能文能武、企盼团圆的俊勇丈夫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是无谋好色、忠义皆失的将领形象。从人物性格内部的道德、才能、气质禀赋三个层面入手,具体梳理和探讨吕布形象演化轨迹。吕布形象的演化是市民大众与士人群体审美理想和道德评判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8.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展现历史人物的行踪足迹和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地点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学创作原则,即运用地名多指性、有意更改历史地名、提前使用后世地名、移动历史地名方位、虚构生造历史地名等。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三国英雄的活动空间,艺术地再现了三国战争的地理场景,大大促进了三国地名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9.
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的作者结合自己对音乐的擅长,在战争叙事中穿插上大量有关音乐的情节。在整部小说中,这些富有诗韵的音乐叙述片段具有预叙故事、引出人物、推进情节、舒气杀势等叙事功能。它在衔接故事、凝聚结构的同时,给人以刚柔相济、张弛相间之美感。  相似文献   
210.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批评的方法。他把《三国演义》与历史著作、唐宋诗词、元曲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三国演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把《三国演义》中人物与历史人物进行比较,说明了《三国演义》人物刻画的突出成就;把《三国演义》本身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比较,或探讨了《三国演义》人物的鲜明个性,或阐释了《三国演义》情节的"特犯不犯"。这样独具特色的比较批评,对读者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后人的小说批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