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9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先入为主,让我们在真相面前失去了辨别能力。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周瑜身后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镜像。在正史与野史、官方与民间之中,1800年来,出现着形形色色的周瑜,并与那个曾经真实存在的周瑜,渐行渐远。在《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是,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这个评价  相似文献   
232.
三国正史中的周瑜实在是一位宏才大略、远见卓识、气度非凡的将才,且不说他的文韬武略,亦不提他的误弦回首,只是那一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就能使人深深折服。然而到了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却将他塑造成了一个既弘才壮力又气短善妒的矛赁形象,虽与正史不尽相同,但亦写出了个性,写出了精彩,  相似文献   
233.
藤甲军归来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得其中有这么一回"驱巨善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说的是,南蛮首领孟获虽六次败于诸葛亮,但仍心有不服,请了乌戈国藤甲军前来助阵,藤甲军酋战蜀军就大获全胜,随后大进追杀,蜀将魏延且战且逃,连败十五阵,连弃七个营寨。最后,诸葛亮不得不自损阳寿,以火攻之,方才击退,成就了"七擒七纵孟获"的佳话。  相似文献   
234.
中国传统的批评方式之一评点,在经历了明清时代的盛行、近代的抛弃和断层后,于上世纪末悄然回归.当代三国大家沈伯俊应用这一传统的批评模式对<三国演义>重新评点、校理.其评点充分体现了这一传统批评方式贴近文本、知音赏鉴、亲和读者等优势及特征,同时代表了当代<三国演义>研究现状的基本视角.沈评将严谨的学术观点融入平实简练的文字之中,用感性的语言梳理理性的概念,融贯古今,在尊重历史和古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着眼于当代视野,其在继承古代评点基本手法的基础上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在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把握中体现了当代视角,二是在对历史小说的分析中表现出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235.
怎么这么黑?赛过猛张飞。用“面色漆黑”来形容我们对黑陶的一般认识也许比较合适,它就像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一样,面容黢黑。诚然,从“一白遮百丑”“色彩斑斓”的大众审美标准来看,黑陶显得颜值不高。  相似文献   
236.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群雄争霸中的英雄人物,既宣扬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现,也歌颂了三国英雄的优秀品质;通过表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正统观念、仁政观念和谶纬神学;通过分析刘备集团的成败原因,反映了忠的伦理道德观、义的伦理道德观和人和观念。  相似文献   
237.
程旦亮 《决策》2001,(1):38-38
熟读《三国演义》,人们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钦佩不已。长期以来,国人更是将其“锦囊妙计”视为领导者成功谋略的典范。  相似文献   
238.
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古今小说史上,也有一些续作,但与其他小说名著相比,它的续书是较少的,在古近代小说史上,都耒形成续书热。然而,在当代,尤其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却出现了续书热潮。  相似文献   
239.
吴稼祥 《领导文萃》2013,(16):44-46
三国之成,成于两弱相加攻一强;三国之败,败于两弱相减养一强。《三国演义》我读过两遍。上初中时读过第一遍。最近,为了配合看《三国演义》电视剧,我看了第二遍。读第一遍时,书中人物只给我留下了似懂非懂的漫画式印象。书中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忠臣与奸臣。关羽是好人与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则是坏人和奸贼的集中代表。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  相似文献   
240.
薛晋文 《决策探索》2010,(14):75-75
当下关于《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重拍所引发的种种议论成为2010年度中国人文化生活的一道景观。“变形走样”和“不着边际”的重拍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刺痛”绝非是文艺创造与创新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而是胡乱的颠覆与无情的解构招致的“黄钟毁弃”与“瓦釜雷鸣”的时代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