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08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昭化古城位于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距今已有约2300年建城史。旧城名“土费城”。后因两江水涨被淹没,遂弃旧城,将都邑迂至白龙江西岸1公里处别筑城池,从此称葭萌,即今之昭化古城。公元前316年,曾在此发生过秦国与蜀国的生死较量.古蜀灭亡从昭化开始。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夜战马超,  相似文献   
42.
三国演义》关公的故事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清两代的青花瓷画上多有表现他的故事。这里有两片,恰好表现了关公的得意和失意。  相似文献   
43.
清代,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以其独特的结构、精彩的评点力压群书,成为至今都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版本,其价值更不必多说。此版本是毛评本众多版本之一,通过对其图赞来源的分类研究,结合毛评本的评改主旨,旨在剖析出图赞编辑者的选刊标准、意图以及图赞在小说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在《三国演义》中,历史主义是与伦理主义并行的另一条主线。它使《三国演义》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态度———历史主义叙事态度。这种叙事态度不仅促进了《三国演义》的悲剧式的美学结构的形成,而且对我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具有典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阅读与作文》2014,(3):38-39
"黑脸张飞"从何而来隋唐民间木偶戏给张飞画了历史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三国演义》中对于张飞的一段经典描绘流传广泛。最早出现张飞有胡须且不同于常人胡须的记载,并非正史,乃隋唐民间流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叫水上木偶戏。张飞的木偶形象是一撮撮横在脸上的胡须,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了感觉滑稽。李商隐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情景":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相似文献   
46.
沈伯俊,男,1946年4月生于重庆,原籍安徽庐江。197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81年开始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历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47.
"化形析字"是基于汉字的特殊结构特点,通过离合、增损和假借汉字字形来含蓄机智地表情达意的一种修辞手段。首先概述化形析字,将汉语的化形析字与英语的anagram作比较,并阐述化形析字的语用功能;然后就《三国演义》Moss Roberts和C.H.Brewitt-Taylor两英译本中有关化形析字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最后针对化形析字的翻译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8.
文学和史学的差异,造就了周瑜形象的褒贬不一。这种褒贬不一恰好反映读者对周瑜形象接受的差异。这不仅有读者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影响,还和社会共同的审美心理有关。要解读周瑜形象的接受,就要从文学与史学、雅文学与俗文学等各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49.
大量使用“贼”是《三国演义》(毛评本,下同)的一大特色。“贼”在《三国演义》中有诸多义项:一、表狠毒凶残,罪恶滔天者。其贬义程度最重;二、表不忠不义者。其贬义程度重;三、表阳奉阴违者。其贬义程度较轻;四、表才能低下者。其贬义程度轻;五、表敌对者。其贬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读过名著《三国演义》者,想必不会忘记其中一个叫张松的人,他欲投奔曹操,但因其生相丑陋,曹操很轻视他,于是他使出看家本领,把曹操刚写成的引以为荣的兵书细读了一遍之后,一字不漏地将其背了出来,还戏弄曹操说此书战国时早已存在,没啥好夸耀的。曹操顿时大跌眼镜,以致怀疑:莫非古人与自家英雄所见全同?深感羞惭之余,他怒将兵书付之一炬。这是小说中的情节,姑且不必去考究它的真伪。即便张松过目成诵的神功纯属虚构,也足见古人对背诵的推崇,足见背诵在生活实际中所发挥的超强效力。不但如此,背诵在学习活动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功夫。尤其对语文科来说,它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