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71年,我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干革命。我插队至一位亲戚家,论辈分那位亲戚是我的叔公,他当时是生产队的队长。鉴于我初来乍到,不怎么会干农活,他特地指派了一位干练的姑娘做我师傅。姑娘小名叫玲玲,性格活泼开朗,为人热情大方,她的外表长相正如那首《小芳》歌里所唱的:“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相似文献   
82.
陈樱 《山西老年》2009,(3):18-19
一位普通的城市女工,青年时代正逢上山下乡,人到中年又遭遇下岗,下岗不久母亲瘫痪在床……可是有谁能想到,生活的磨砺不仅没有击垮她,还竟然成了她再就业的财富,成了她实现自我价值的契机……  相似文献   
83.
蒋玲 《源流》2012,(3):70-73
在法国人眼中,他是半个中国人。在中国人眼中,他是一个有着奇特爱好的外国老头。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但研究的却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中国知青。到农村中去,这个在六七十年代被认为是必须恪守的生命信条,当时的践行者如今大多已选择逃避,但这名外国人  相似文献   
84.
父母赠房留后路 附加孝道为条件 现年95岁高龄的林秀敏是江苏省南京市人,与丈夫孟海涛育有二子三女共五个孩子。五个孩子中,女儿孟晓丽最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孟晓丽却逢上了上山下乡运动,作为知青到了新疆。后来,孟晓丽在新疆成了家,生了两个女儿。因牵挂小女儿孤身在外的艰辛,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将孟晓丽两个女儿的户口从新疆迁到自己的户口上,并将两个外孙女接到南京与自己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85.
王忠范 《老年世界》2009,(19):23-23
1969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上山下乡来到罗地营子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农村没有国庆节放假这一说,而且正是秋收的大忙季节,那上工的铧铁声早早就响起来。点长田明明带上只有青年点才有的半导体收音机,说地头休息时听听北京的国庆盛况。  相似文献   
86.
白绳武 《老年世界》2009,(23):36-37
1963年初,国家在执行精简下放政策的同时,号召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呼和浩特市政府开展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宣传和动员活动。各街道办事处张贴报名信息。  相似文献   
87.
<正>一项项政策正在持续催生一波又一波中国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热潮。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间历经文革而中途搁置,80年代初又重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选调生工作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为我党储备、培养了一大批干部。  相似文献   
88.
我两年前下岗,原来在纺织厂是挡车工。下岗时,已经43岁了。我们这代人命真苦:生在饥饿中,长在动乱中,上山下乡,优化组合,什么事没碰上?没有事情做的日子真难熬,每天一个人窝在家里,想着自己这个年龄再出入社会,废物一样,一点用处都没有,真是灰心之至。说实话,自杀的念头都有过。后来,慢慢冷静下来,我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哪怕已经43,姜子牙不是72岁才出山吗?  相似文献   
89.
冯志军 《决策探索》2014,(13):70-71
2012年开春以来,甘肃省会兰州组织1517个单位4万多名干部上山下乡入村结对帮扶36252户贫困户,目前已实现10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同时,也有一些单位和负责人联扶村因未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而被问责,其中有2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被免职。2012年2月开始,甘肃在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进行了一场40余万干部联系40多万特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甘肃官方称,这对于干部进一步了解省情农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促跨越的强大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王泉根 《社区》2014,(29):12-12
人生在少年时代总会做很多梦。少年我心,同样也有很多梦:长大以后要当工程师、园艺师……但我从来不会说要当教授,连做梦也不敢这样想,原因很简单,我只读到初中毕业,十六岁,就被“上山下乡”了,和十一位同命相怜的同学一起,去全县最贫困、最闭塞的覆卮山大山深处一座小山村当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