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0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管理学   3115篇
劳动科学   146篇
民族学   607篇
人才学   727篇
人口学   119篇
丛书文集   611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475篇
综合类   11951篇
社会学   3416篇
统计学   54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821篇
  2013年   1550篇
  2012年   1904篇
  2011年   2262篇
  2010年   2331篇
  2009年   2080篇
  2008年   3317篇
  2007年   2204篇
  2006年   1330篇
  2005年   1401篇
  2004年   947篇
  2003年   839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765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81.
王斌  李康平 《东岳论丛》2006,27(6):125-128
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政治指导思想与政治目标的高度统一和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与政治建设本质要求的有机统一;坚持“五个统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有机统一;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与政治建设能力的有机统一;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与政府管理与建设新任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82.
对偶是汉语语体系统和文体系统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是人们把对世界的认识摹写出来又渗透到高雅文化与民俗文化之中的一种语言表达式。对偶思维是一种耦合①性思维,集中反映了汉民族写作的整体思维和对立统一思维。考察汉语写作史可以发现:对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更是汉民族写作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的研究,已经从一种修辞手段的研究转化为认识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大课题和焦点课题。而对偶的研究,如对偶的形成与结构体制对汉语写作的认知意义;对偶所映射的汉族人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对偶的语体学意义和文体学意义;对偶与语体、文体嬗变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问题等也应该是语言学中极有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83.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多样,表义丰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是汉语一种独特的构词方式,然而,目前理论界较少涉及性质形容词ABAB式重叠。通过比较,重点探讨分析性质形容词ABAB式重叠的语义条件、语法意义及句法表达功能。了解不同重叠形式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则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相似文献   
884.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中展示出巨大的力量。在践行“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内容、“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等方面,工人阶级要勇担历史使命、展现主人翁风采、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885.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自成体系的意象。这些意象包含有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内涵,因而可称作“文学性的文化意象”,此种意象的营造应该是北美新华文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886.
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的构想,不仅是中国国内政策的延续,也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与当今世界流行的“全球治理”观念不谋而合。在全球治理中可以实现和谐世界的构建,因为全球治理从全球观念和价值层面上反映了对和谐世界的追求;在全球治理所倡导的共存、共治、共荣中能够实现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全球治理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目标中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就是要努力推动“和谐世界”的构想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变成现实,使中国真正成为“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887.
意义的象似表征理论动摇了索绪尔语言学中任意性的定律.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语言意义象似表征的理论基础及象似的标准,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语言象似性研究中的地位及应用,指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从次象似符到真象似符的连续体上的某一象似符来表征的,并在语篇层面上通过内指象似(即语篇内部的象似)和外指象似(即语篇外部的象似)阐述了语言意义的表征过程;介绍了语篇间的象似性(即互文性),结合语用象似的观点,分析了意义在传递过程中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888.
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演进,全球性问题亟待国际伦理精神的出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要求,为解答世界之问提供了精神哲学之道,为人类创新性地治理全球性风险指引了科学进路,蕴含丰富的国际伦理精神。从哲学层面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精神,主要体现为民生伦理、责任伦理、美德伦理、合作伦理、发展伦理的精神,回应了人类对幸福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了责任赤字,为构建人类责任共同体提供了践覆义务的精神之道;破解了信任赤字,为消解全球信任危机、弘扬信任美德提供了路径;破解了合作赤字,为推行正和博弈的治理范式提供了伦理范导;破解了发展赤字,为倡导公正性全球发展模式、实现美善发展的真实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89.
形式语义学把语言处理为一种静态系统,而动态语义学则认为语言理解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更加注重对话语意义的研究.而对动态语义学的基础概念"信息状态"有"个体的理解"和"社会的理解"两种,应正确对待意义研究动态转向给意义的理解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90.
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揭示了现实的物质性本体,即实践,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是建立在全球化实践基础之上的,在今天强调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深化,同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于全球化的认识,有利于我们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认识后现代社会,回答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