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0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管理学   3115篇
劳动科学   146篇
民族学   607篇
人才学   727篇
人口学   119篇
丛书文集   611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475篇
综合类   11951篇
社会学   3416篇
统计学   54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821篇
  2013年   1550篇
  2012年   1904篇
  2011年   2262篇
  2010年   2331篇
  2009年   2080篇
  2008年   3317篇
  2007年   2204篇
  2006年   1330篇
  2005年   1401篇
  2004年   947篇
  2003年   839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765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中国的大学会定期接受国家教育部或省级教育部门的审核。省级政府部门负责审核省级大学;教育部负责审核国家级高校。在中国,教育部门的审核尤为重要。中国正积极寻求提高大学水平,尤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后文简称"民大")便是入选"双一流"的大学之一。民大已在为教育部审核做准备。在实际审核前一两周,我们收到了关于日期和一些其他细节的通知。审核工作将持续一周,由11人小组完成。此外,因对"世界一流"大学称号极为重视,该团队还包括两名外国人,且都是美国人。  相似文献   
892.
893.
894.
895.
896.
智媒体技术为各种传播形态的信息提供了“全连接”的技术支撑,人类社会自此从有信息传播边界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社会生活场域,进入到信息传播边界消逝后的全连接世界。在互联网场域,信息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再到大众传播,为此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提出“融传播”概念,分析智能媒体时代熟人社交的失控,无边界控制的赛博空间对人的多元身份确认的困惑,智媒技术对人的“监控”等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反思拟真世界中的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897.
赵葵美 《生存》2020,(1):0213-0213
祥林嫂是鲁迅创造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她在小说世界里,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几次试图与命运对抗,尽管失败,所体现的人性的光辉,依然值得称赞。  相似文献   
898.
郝彦杰 《生存》2020,(12):0079-0079
本文从词形和词汇意义两个方面的差别简要分析了交城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认为交城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无论是在词形上,还是语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才表现出交城方言独特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899.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始终基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基于实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观点,要求人们面对现实的客观世界,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作用,将理论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从而在揭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变成人类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在中国的实际运用,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与辩证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00.
陈寅恪治学以“以诗证史”擅场,解诗则长于“以史笺诗”,评价诗歌多着眼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他的诗歌创作也多以时事为背景和题材,秉笔直书,不避不讳。因此,《陈寅恪诗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位真实的诗人。他为数不多的存世诗歌,写作目的如其自评《柳如是别传》,乃是“痛哭古人,留赠来者”;而作为情感的寄托,陈寅恪的诗歌也更能体现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