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5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4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46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87篇 |
理论方法论 | 115篇 |
综合类 | 398篇 |
社会学 | 50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盟是东亚区域中的次级区域合作组织,早在1990年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就提出了有关建构类似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但直到2001年这个构想才被确定下来作为东亚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事实上,东盟已形成自身独特的区域合作模式,而作为将来东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盟在这个合作进程中到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就是本文所要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之"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东盟八国及韩国、中国的七十余位学者,从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内涵、面临的问题、未来展望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东盟国家的文化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和中华文化有着持久的共生与包容性关系。东盟成立前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中华文化共生并包容发展以完善自己多元、开放的文化结构。东盟成立后,外交与经济合作、以孔子学院为主的教育合作、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建立起的文化传媒等渠道,进一步加强并推动了东盟国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生-包容性发展进程。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东盟国家在与中华文化共生互容过程中将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完善东盟多元而不失特色的文化体征,加强国家的文化内力。 相似文献
14.
东盟和中国旅游的精髓和灵魂应该是文化,只有通过文化的相互欣赏、学习而得到精神陶冶,旅游才会升华到心灵共鸣和审美愉悦.只有通过深度的学术与文化合作,才能使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更深入地了解相互的文化资源、文化特点和个性、文化的潜力和深入开展文化合作促进旅游的愿望,真正欣赏到旅游地的文化和民族的文化精粹,通过这种深入人的心灵层面、文化欣赏层面的旅游活动,"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与共",使旅游真正成为一种能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入了解和深厚友谊的平台和途径,并通过旅游这样的平台,达到共同关心旅游地的文化命运和民生,促成旅游地的社会和谐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存在着较大的潜力。中国与东盟的双边服务贸易合作,应当力争在双方互补的领域内加强合作,在存在竞争的领域内共同发展、取得双赢。应当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的发展,大力促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运输、金融、保险等重点部门出口,继续扩大旅游、运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在与东盟服务合作取得双赢的同时,逐步形成自身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并使自身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东盟成员国政治格局演绎不仅体现了东盟组织在亚太乃至世界的政治地位及影响力的变化,还体现了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在所处政治格局中的利益诉求。为此应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梳理整个东盟组织在《东盟宪章》生效之前四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及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力量对比情况;同时从内外关系调整角度,考察国家利益、统治集团、民族矛盾、南海主权问题、大国制衡与博弈等干扰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东盟成员国之间以及东盟成员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整个政治格局演绎过程折射出东盟成员国的立场和角色定位,即希望在依托东盟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东盟方式",积极构建合作新框架,巧妙运用大国平衡战略,成为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坚定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刘远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7,(6):59-64
过去的15年,中国与东盟关系走过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最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平凡的历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大,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必须认真解决。文章着重分析了双方合作的潜力以及实现共赢的空间,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唐志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4):96-101
区域整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东盟与欧盟的区域整合最引人瞩目。这两个组织尽管在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道路上存在着某些相似性,但是,由于东盟与欧盟在自然条件、历史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它们的区域整合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对建立超国家机构的不同态度,构成了东盟与欧盟区域整合模式的根本性区别。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宣布加入TPP谈判,并且邀请澳大利亚、秘鲁以及日本加入谈判,TPP开始迅速发展。并从一个小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协定向APEC框架下的多边性质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转变,逐渐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TPP的冲击。因此,我国应该未雨绸缪,在密切关注TPP谈判的相关议题和进程的同时.既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快中国一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来防止随着TPP影响扩大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提前做好加入TPP的准备,通过提高自身经济规模和经济健康程度来加强进入TPP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因政治因素而受到严重制约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由于全球区域主义的兴起、东盟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印度的主动出击而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对外发展战略、东盟与大国的互动关系带来了变化,还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