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32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743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81.
两汉是中国古代上古婚姻向中古婚姻转化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乡村婚姻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特性,从婚姻的基本功能到婚姻的基本程式都与城市官僚贵族婚姻有着明显的不同。乡村婚姻功能中的经济与生产功能、乡村婚姻程式中礼俗关系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与把握两汉乡村社会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82.
李凭先生的《北朝研究存稿》重在探究北朝的政治与民族问题,选题以小见大,史料考证入微,语言简炼精确,不仅是李凭先生近10年来潜心治史的结晶,而且也是北朝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3.
光禄勋在两汉初期充当皇帝高级侍从官,其职掌不仅限于宫殿掖门户,还直接参与施政决策、典兵打仗、荐举人才等方方面面。到了东汉时期,随着郎官荐举、补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光禄勋职掌逐渐从宫中走出,成为典选、管理郎官的外朝官,其初时职掌宫殿掖门户、给事禁中的职能则逐渐消失。因为光禄勋在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时期与皇帝关系密切,又身负荐举人才之重任,所以许多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能够很快的通过光禄勋而得到重用。大凡有真才实学之辈,只要在进言中显示出才能就有机会得到升迁,这也是汉朝尤其是汉武一代国力强大、人才鼎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众生平等的思想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佛教在世界广为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北朝时期既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阶段,也是北方各个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两者在此时发生了交集。由于北方各民族基本上都接受和或多或少的信仰佛教,所以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就有可能成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理解和借鉴的桥梁,在共同的宗教团体和宗教生活下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国家意识,促进了当时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85.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士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处于特殊的地位,为了维护门第的庄严性和血统的纯洁性,这一时期的士族婚姻板重门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合理性的婚姻观念和准则,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病,危害到门阀士族自身的发展,并加速其衰落。  相似文献   
86.
北朝的尚书祠部是隋唐礼部的前身,它仿自魏晋南朝,经自身整合改造后又为后世所沿袭。北魏祠部与仪曹始终并行,共同担负国家仪礼事务,后来祠部尚书例与尚书右仆射通职。北齐祠部成为尚书省唯一的仪礼机关。北朝祠部已经初具日后礼部的职能。北朝甚重祠部官员的人选,通常青睐具有良好素养的士族子弟。  相似文献   
8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对为师之道做出的诠释,这也是为师者的一份责任。那么,如何为师,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什么素养呢?首先,教师应有兴趣做一个教师。北大教授钱理群说:做  相似文献   
88.
两汉时期作为中央王朝为治理羌人设置护羌校尉一职.其职掌的内容为:政治抚绥,巡行理事;监视羌人动向,警备边境,保护交通;兼理屯田.护羌校尉秩别仅为比二千石,但因持节而位尊权重,是主持对羌军务方面长官.护羌校尉营的基本构成有:汉人将屯兵、湟中义从胡近五千人.战时还包括属国系统的羌胡骑士、郡县系统的边地骑士和屯田系统的屯田兵,合成后规模可达数万人.  相似文献   
89.
中古均田制度的农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古时代社会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相联系:均田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相关联,既是中原既有生产关系与少数民族新型社会形态相结合的产物,也与民族迁徙而引发的农牧结构大调整和农牧技术的大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一视角出发亦可见均田制实施与隋唐盛世之联系。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晋卿赵氏家臣公孙杵臼、程婴与董安于形象的演变为考察范例,分析先秦与汉代叙事文本中家臣形象被重塑所遵循的文学轨迹:因叙事技巧日益成熟,文本中的家臣形象不断地被重塑,家臣形象或是性格侧面增多.或是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或是增添新的成员.家臣形象因此由单纯而递进到复杂,由肤浅的外形描画而演进为揭示形象的内心世界,这昭示了文学发展自身的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