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022篇 |
免费 | 4368篇 |
国内免费 | 86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461篇 |
劳动科学 | 2573篇 |
民族学 | 4577篇 |
人才学 | 5422篇 |
人口学 | 2482篇 |
丛书文集 | 45577篇 |
教育普及 | 5篇 |
理论方法论 | 11845篇 |
综合类 | 81141篇 |
社会学 | 19811篇 |
统计学 | 83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489篇 |
2023年 | 3175篇 |
2022年 | 2879篇 |
2021年 | 3531篇 |
2020年 | 3413篇 |
2019年 | 3185篇 |
2018年 | 1511篇 |
2017年 | 2353篇 |
2016年 | 3494篇 |
2015年 | 5357篇 |
2014年 | 13205篇 |
2013年 | 11224篇 |
2012年 | 13586篇 |
2011年 | 15649篇 |
2010年 | 14383篇 |
2009年 | 14740篇 |
2008年 | 17220篇 |
2007年 | 11925篇 |
2006年 | 11131篇 |
2005年 | 10988篇 |
2004年 | 9512篇 |
2003年 | 8646篇 |
2002年 | 7895篇 |
2001年 | 7294篇 |
2000年 | 5697篇 |
1999年 | 2111篇 |
1998年 | 1392篇 |
1997年 | 1053篇 |
1996年 | 828篇 |
1995年 | 516篇 |
1994年 | 413篇 |
1993年 | 387篇 |
1992年 | 258篇 |
1991年 | 269篇 |
1990年 | 203篇 |
1989年 | 182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在新时代的发展格局下,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因此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一定的价值意蕴,有利于政府和公众的双向互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立、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近年来,国家对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治理愈发重视,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发展有待完善,社会组织的公信力还需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不足等,会使社会治理的效果受到影响。基于此,需要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个大背景,完善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推动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建成。 相似文献
872.
张康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7-36+190
当今人类之所以遭遇了风险社会,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形式化现象难辞其咎。工业社会的发展是一直走在形式化的道路上的,这个社会的所有方面都表现出对形式的格外关注,反映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则是形式主义盛行。虽然工业社会的形式化并不是风险社会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形式化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则形成了一个只有形式而失去了本质的世界观。或者说,我们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所反映的只是世界的形式方面。基于这种残缺世界观而形成的实践方案并付诸行动,必然要陷入与世界的冲突之中。特别是在政治生活以及社会治理活动中,以形式民主的方式开展的活动,不仅不能解决人类所遭遇的问题,反而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产出了诸多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873.
吉登斯与沃勒斯坦虽同为当代英美左翼结构主义思潮之代表,但他们在社会批判的路数上差异明显。吉登斯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视为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社会结构,认为社会活动重组所产生的、诱发的风险“脱域”是结构的内在主线,以关注日常为内涵的“生活的政治”则是风险中的应有主题。受马克思影响较多的沃勒斯坦则将社会结构阐释为以生产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认为分工塑造了社会活动的重组,分工中的结构失衡则是风险的来源,突破现有体系才是唯一出路。总体看来,吉登斯与沃勒斯坦叙事的起点分别为民族国家与经济生产,主线分别为脱域与分工,主张则分别为生活的政治与体系的突破,而对先验结构概念的执著和由此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产生的疏离,则是二人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874.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向全民推行环保理念已成为媒体肩负的一项重任。面对各种新媒体、自媒体所带来的激烈竞争,新闻工作者必须打开新思路,立足实际生活,树立环保理念,才能够向受众讲好环保故事、传播环保理念。本文将探究在智媒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向受众阐释环保理念,推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宝贵认识。只有不断在工作上推陈出新,在实践中提升水平,才能更好地践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75.
876.
本文以改革后的苏北的一所县级重点中学为个案,以围绕高三教师名单公布的升级事件为切入点,从组织的微观视角出发,描述在升级事件中的教师在各种情境下如何利用手头的已有资源来展开行动的策略,并在游戏各方的行动中构建出一个特有的组织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877.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捐赠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捐赠是企业以资金、实物或参与的方式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是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通过对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捐赠行为的比较,我们发现,二者在捐赠理念、捐赠策略和决策机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主要以“企业公民”为捐赠理念,后者则以“回报社会”和“慈善”为主要理念。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社会原因,除了二者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差距以外,还有中西方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企业与社会关系认知的差异,由此形成企业捐赠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878.
879.
跨感官产品作为品牌联合的一种新形式应运而生,并且获得了良好市场反馈。近年来,社会拥挤作为一种环境线索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然而,社会拥挤对跨感官产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未可知,这无疑是企业亟须了解的问题。从品牌联合视角,基于唤醒理论,以探明社会拥挤对跨感官产品偏好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社会拥挤的不同类型(群组内和群组外)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4个实验,实验1为单因素组间的现场实验,实验2为单因素组间的实验室实验,实验3为单因素组间的线上问卷,实验4为2×2的现场实验,运用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实际产品评价与问卷测量相佐证的研究设计,借助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社会拥挤影响消费者对跨感官产品偏好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1验证了与非社会拥挤状态相比,处于社会拥挤的消费者对跨感官产品展现更高的偏好;实验2排除了其他竞争解释机制并且再次验证,与非社会拥挤状态相比,消费者在拥挤时更加偏好跨感官产品;实验3验证了需求唤醒在社会拥挤与跨感官产品偏好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厘清了该关系的内部作用机制;实验4变换了实验情景,即将社会拥挤程度分为拥挤组和非拥挤... 相似文献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