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45篇 |
免费 | 450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67篇 |
劳动科学 | 146篇 |
民族学 | 483篇 |
人才学 | 346篇 |
人口学 | 96篇 |
丛书文集 | 2707篇 |
理论方法论 | 630篇 |
综合类 | 6627篇 |
社会学 | 2073篇 |
统计学 | 5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324篇 |
2021年 | 352篇 |
2020年 | 423篇 |
2019年 | 313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228篇 |
2016年 | 379篇 |
2015年 | 615篇 |
2014年 | 1455篇 |
2013年 | 1098篇 |
2012年 | 1146篇 |
2011年 | 1039篇 |
2010年 | 1046篇 |
2009年 | 1038篇 |
2008年 | 1211篇 |
2007年 | 953篇 |
2006年 | 731篇 |
2005年 | 664篇 |
2004年 | 450篇 |
2003年 | 396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297篇 |
2000年 | 223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马克思哲学应是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这种辩证统一在本体论上的表现就是坚持物质和实践的统一,在自然观上的表现就是坚持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而在历史观上的表现是坚持历史规律与价值选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2.
二元对立中,对立的两项总是不对称,这个现象很早就被人注意到。钱锺书《管锥编.老子王弼注》论卷中有长文,其中引魏源《古微堂集》:天下物无独必有对,而又谓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两贵不可双,两势不可同,重容双同,必争其功。何耶?有对之中,必一正一副。钱锺书评论魏源这段话,指出此为 相似文献
103.
明汲古阁刻本《六十种曲·四贤记》凡38出,叙元代乌古孙泽、妻杜氏、妾王氏、子良桢一家四人忠孝节义事。此本传奇,系万历间江苏昆山鹿城人狄玄集所著;明代吕天成《曲品》著录云:《四贤记》,《辍耕录》中,载此乌古保事,内配最贤,可以风世。吴书荫先生笺注说:查今本《南村辍耕录》,不载此事,或为吕氏所误记。(《曲品校 相似文献
104.
陶云静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23,(4):37-44+154
寺本婉雅(1872-1940),历史上最早进入我国涉藏地区的日本人之一,是日本与我国西藏关系史上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他既是一名佛教僧人,又非常热衷政治,外交手腕高明,人际网络广泛。本文利用寺本婉雅个人日记等一手日文资料,对寺本婉雅及其进藏经历进行梳理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日本与我国西藏的关系史,同时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觊觎我国西藏、利用佛教拉拢我国西藏高层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5.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养成边读边思考、读后动笔写一写的习惯,只有这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有更多收获,更大进步。本栏目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投稿邮箱见目录页,邮件请注明“读写练”。本栏目不提供答案,希望同学们自主完成。 相似文献
106.
107.
1997年颁布实施的新刑法 ,开宗明义地将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总则中予以确立 ,并通过对刑法有关内容的重大修正 ,体现出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内涵和内在要求 ,成为我国刑法典修订和刑法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新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在罪的法定、刑的法定诸方面的具体贯彻过程中 ,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彻底性的情况。笔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应当通过采取对犯罪构成特征详尽描述、对条文术语严谨准确适用和使犯罪情节、量刑情节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 ,适度实现刑法的明确性原则 ,使罪刑法定原则真正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交变小信号电压下电导和复阻抗测量,小电流区伏安特性测量,对照以往的微结构分析结果,研究ZnO压敏陶瓷中偏锑酸钡相的作用。结果表明,ZnO-Bi203-Sb2O3-BaO系压敏陶瓷优良的直流电参数和长期电负荷下的工作稳定性,来源于适量的锑酸相使肖特基势垒高度升高及相应地晶界电阻增大,以及对本征缺陷Zn1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在海德格尔的全部学术思想发展进程中,始终同步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之道路和双重思想构境——"克服形而上学"的争执性思想场域和"绝弃存在"的本有诗性之思境。克服形而上学,就是在重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开启的第一开端中,超越性地让存在者归基,即重新扎根于作为其真实根据的存在。"绝弃存在"这条全新道路的基石却是被打上叉的存在,即"存有"(Seyn)历史之思,在这条没有了理性炫目之光的幽暗小径上,打开一切存在的涌现和用在性将为存在之弃让所替代,解蔽之真理性认知和逻各斯之主导性追问生成的抽象聚集,将为存有的基础性追问中的真理本现和归隐所取代。在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中,根本不存在断裂式的思想转向,只有一个海德格尔!只是这个海德格尔在对希腊原初本原之境的双重返回中,同时置身于"第一开端"的形而上学之路解构之战和在"另一开端"的本有之思中的道说本现之中。应该说,海德格尔在两个思想构境层中的辛苦努力都是一贯到底的。 相似文献
110.
人人生而平等是一种应然的价值性追求,然而现实当中人人生而不同,要实现平等的目标,必须通过法律以不平等的手段进行扶弱济贫,一旦法律被施行之后,人人都要遵守,否则,平等仍然是一纸空文,因此,法律面前必须人人平等。从空间来看,如果把法律作为器物层面的“形”的话,那么,作为“人人平等”的精神就是形而上,作为法律内容中的“不平等手段”(其价值追求是平等),就是形之中,作为司法原则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形而下。于是,法律上人人平等、法律中人人平等(实际规定的内容并不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者的意义是明显不同的,其阶位是依次递减的,这三句话中的“上”、“中”、“面前”三个词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对这三句话的正确理解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