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0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59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725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文章重点探讨了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即保障人民主权,落实公民权利,分析了人民与公民、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明确了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对象,以期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52.
国家文化主权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所拥有的无可争辩的文化话语权,它包括创造权、所有权、阐释权、享受权和继承权,具有主体性、尊严性、唯一性、发展性、整体性等特征。国家文化主权与原生态文化的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关乎我们社会主义价值现的认同,关乎文化自尊、自信、自爱。在多民族文化交流当中,我们时刻都要有国家文化主权及原生态文化安全的意识。  相似文献   
53.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它回应了时代的呼唤,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权平等、和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作为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的核心内涵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相互尊重、平等独立”的国家主权观、“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相结合的整体人权观、“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和平与安全观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可以通过国际立法、司法判例和塑造国际习惯等方式予以传播。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是中国外交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具有时代进步性,它丰富了国际法的价值理念、推动了国际法的新发展以及拓展了国际法未来发展的空间等,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  相似文献   
54.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钓鱼岛争端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相关的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方面看 ,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 ,日本所主张的“无主地先占”原则根本不能成立。根据联合国新海洋法和国际司法判例 ,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亦不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分应遵循公平和自然延伸的原则。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前景下 ,钓鱼岛问题面临的三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5.
保护本土文化是基于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政治意识,对效率与公平的向往则要求维护自由竞争的法则,简单地强调文化专制或是自由放任显然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向。情感与理智间冲突的解决寄望于政府的治理智慧与能力,因此,政策导向和路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在全球化冲击下公共政策的决策理性体现在,政府应清晰厘定自身的行为边界,通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弥补市场调控缺陷,大力扶持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保护民族文化根基;在政策路径选择上,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在传统经典文化的需求端发力应是保证经济效率、提高社会福利的政策重点。一方面应借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社会范围推广高雅文化和传统经典,培养民众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品味,建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应借助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创意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构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抵御外族文化的殖民。  相似文献   
56.
土地所有权与主权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二者关系不能通过社会契约或实在法的简单描述获得说明.通过不完全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二者曾经混合一体,其近代以来的分离不过是观念上人为的分割,而该种分割并不彻底.在解释上,须以贯通公、私法的历史眼光解释二者之间的同质互动.同时,土地国家所有权因此被引申证明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57.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流行的民权观念,主要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影响的结果.在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影响下,平等以及使民众成为国家主人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家所能理解到的人民主权的全部.中国近代思想界所以接受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卢梭的思想学说与中国传统思想方式之间的契合.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提供了可靠的思想武器,同时,其理论局限性对于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过程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维护国际海运安全,国际社会纷纷派出军舰赴索马里海域参加打击海盗的行动。这一行动的国际法依据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和索马里过渡政府的同意,且三个因素相互关联。同时打击海盗的行动应受到相关国际法的约束,包括履行尊重沿岸国主权的义务、遵守人道主义法则的义务和因国际不法行为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9.
张宝梅 《理论界》2009,(5):29-31
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人民主权论.他特别强调人民主权,认为这主权是不可转让和不可分割的,并认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成为国家主权的成员时,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通过人民主权,卢梭构建起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卢梭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富有建设性的,它对以后的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朱大伟 《学术论坛》2008,31(4):127-13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惨重灾难的同时,也孕育、萌生了国际社会文明互动的曙光,它从多方面推动了国际社会的民主历程在战后的全面启动,主要表现为:民主、平等精神在战后的普及;民族国家主权体系的扩展;国际制度的发展;强权政治的式微和和平民主力量的崛起;多元国际社会的初步形成等.这些趋势的出现和巩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与国际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