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29篇
丛书文集   469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818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近代后期的科学背景下,恩格斯借助于当时科学理论的最新成就系统地勾画了"我们世界"的一幅幅画面.主要包括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画面、联系的和谐性和运动的发展性画面、运动不灭的画面、生命存在的画面、生命起源的画面、生命进化的画面和人的进化发展的画面,这些画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恩格斯的辩证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探讨"海选"这一新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英文翻译。在翻译与"海选"有关的句子时,首先要注意该词使用的是起源意义还是引申意义。如是起源意义,可作解释性翻译。如是引申意义,则要区分该词的使用领域,仔细分析其实际所指意义,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O"与"0"是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关于它们的起源与演变、功能与用途以及用法差异等学术界存在着分歧."O"是一种汉字,它的起源地在中国;"0"是印度数码,最先由印度人创造.虽然"O"与"0"在符号的创造上是极其相似的,但它们仍然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数字符号,不能等同与混淆.  相似文献   
14.
15.
杨笑雄 《理论界》2008,(5):143-144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之一,大约在170万年前,就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现代的人们不禁在想,人类最初的历史是怎么流传的?是口耳相传还是结绳记事?是刻木为契还是图画记事?这些问题归根到底也就是有关档案起源的问题。做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要想在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正确地认识档案的性质与功能,准确地把握档案工作的历史作用,就必须了解档案的起源。本文将从""档案""一词的溯源以及档案起源的条件等方面出发,探讨档案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啸与动物的天籁近似,人类在前语言时期用啸进行交流,利用啸的生物语言特性狩猎,在啸的发生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应用染色体组分析法,对新疆节节麦、黄河流域节节麦、伊朗节节麦和中东节节麦的D染色体组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节节麦与伊朗、中东两地节节麦在染色体组水平上无明显差异,其差异仅体现在染色体的细微结构组成上;臂内倒位是引起染色体结构组成上细微分化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节节麦与新疆节节麦的染色体组极为相近;其D组染色体无论在染色体组水平上,还是在染色体细微结构组成上均无差异。本文还就中国节节麦与中国特有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起源演化,中国节节麦种质资源在现代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颂体的渊源     
以古文献为依据,探讨了颂体的起源。颂体源于原始宗教祭神祭祖乐舞辞和夏商巫术文化氛围下的祝颂词及金文祷词,并对后世颂体文学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美学研究中,“美”的历史情境性问题往往被忽视。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这一新的学科视野,从艺术起源这一核心问题为视角,揭示了“美”在史前时代的存在境况和精神逻辑,阐释了“美”的情境性特点,提出了“美在情境中”的学术命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群居本性使得人类在出现之初,便有了社会网络动机。人类最初的社会网络需求是来自于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比如为了使狩猎的效能更高.便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并协作,这可被视为最原始的社会网络。可以想象,如果人类只满足于饮露水、采野果,或如果人类只愿像狮、虎那样单打独斗,或许人类就永远不会有社会网络意识,甚至人类就不成为人类了。不过,更多的人参与协作并不标志着社会网络的形成.而当这种参与协作的活动经常化、其中成员被相对固定化及其分工和分配已形成默契并存在互补、互动时.“社会网络”便诞生了,当然,它此时是原始的、局部的、单纯的,甚至不能定义为“社会网络”。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必定是“社会网络”最原始的起源,并且.这个起源阶段所暴露出的社会网络的“参与成员相对固化”、“松散型”、“友情为重”、“利益共享”等诸多原始特征,对现代社会网络的定义和揭示现代社会网络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