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78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35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647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的第一大节。自古以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过节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节俗变迁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的春节习俗相比,城市的春节越来越受到政府行为的引导,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习俗,春节拜年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节俗的变迁显示了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92.
993.
孙军辉 《江淮论坛》2007,(3):129-134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也是中华饮茶文化的兴盛时代。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促使政府加强对茶叶经营的管理,政府行为对茶叶经济的影响,形成了唐代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994.
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羌族"挂红"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挂红是羌族的最高礼仪,向来不为外界所知。文章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论述了羌族挂红的方法、对象、意义及所负载的厚重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95.
审美与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日常的生活场景本身就是某种审美和艺术的表达。高台县罗城乡的"转灯"习俗体现了崇拜与禁忌、仪式与狂欢的审美特征;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又承载着汉民族自形成至今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和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996.
本以一个性暴力个案为例,试图探讨在现代法治建设历程中,妇女遭遇到的问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具体来说,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妇女作为独立的权利主体,被鼓励通过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习俗对妇女生活还有着不可忽视的控制。本关注的是,法律在其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本认为,虽然并不直接与家庭关系相关,但是以“恋爱关系”为名的性暴力依然能够得到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性暴力更有代表性。本希望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使借助私人关系而“消失”的案件重新为人们所见,并揭示使案件“消失”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97.
撒尔嗬仪式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特有的丧葬习俗,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是其能够长期传承下来的基础.文章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撒尔嗬仪式功能以及组织形式的现代性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撒尔嗬仪式完成了从神圣到世俗的转化过程,并且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98.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小说作品。书中展示了穆斯林丧葬习俗的基本过程。通过书中的展示,可以挖掘出其文化内涵,即穆斯林视死如归的生死观,一心向主的宗教观和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999.
鉴于人们在追求法治的进程中对道德与法律的过分关注,作者采用不同于法学研究的思路框架,以行为与秩序之间的调节介质作为视角,以社会行为作为分析线索,详细考察道德、法律、习俗这三种介质对行为与秩序的作用机理。指出:与道德和法律对于行为所起的条件刺激作用相比,习俗的重大意义常常被人遗忘。在某种程度上说,习俗为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和秩序形成提供着“程序”。以此作为立论依据,进而揭示其对法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陈光连 《殷都学刊》2014,(3):105-108
西周金文中分化出的德反映了西周时代社会观念和伦理变化,并且把教化与政权的合法性联系起来,而注入人的情感因素表现出对血缘宗法的恭敬。这在道德哲学层面隐含着教化是个体生命对社会普遍礼义之道的遵守而上升为对社会人伦之则的情感认同、实体归依,并内化于一心形成人的中庸之德。当然,教化离不开社会的风俗、环境对人的德性生成的影响,各种行为习惯、礼俗、生活方式等对主体的行为不断产生影响,使主体内在的心性品质与外在的社会要求相结合,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从而让主体获得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不断成就其道德理想,因而教化就表现为自我迁化的不断日生日成的践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