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19篇 |
免费 | 635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73篇 |
劳动科学 | 67篇 |
民族学 | 1487篇 |
人才学 | 111篇 |
人口学 | 40篇 |
丛书文集 | 2506篇 |
理论方法论 | 488篇 |
综合类 | 5906篇 |
社会学 | 627篇 |
统计学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6篇 |
2023年 | 979篇 |
2022年 | 1035篇 |
2021年 | 1130篇 |
2020年 | 868篇 |
2019年 | 757篇 |
2018年 | 238篇 |
2017年 | 204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331篇 |
2014年 | 524篇 |
2013年 | 483篇 |
2012年 | 616篇 |
2011年 | 551篇 |
2010年 | 543篇 |
2009年 | 539篇 |
2008年 | 568篇 |
2007年 | 481篇 |
2006年 | 415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200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91.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乡村社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发展的一种农村现代化方式.这种模式既改善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使村民在农村地区就能够分享到与城市生活等值的现代文明.文章把工业乡村发展模式与东部发展得较好的华西模式做横向与纵向、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研究,旨在于总结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对民族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2.
1920年代以来,基于对中国社会变革性质的不同认识,国内各派别或团体纷纷探索不同的变革道路。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从事土地革命,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派则以"四大教育"为主要方式推行乡村改良。 相似文献
19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7-94
明政权建立后,国家的提倡和支持不仅为乡约的推广和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而且也使乡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合法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嘉靖年间,广东士人黄佐所作的《泰泉乡礼》将乡约与国家权力做了适当的调适和融通之后,建构起了一个以乡约为中心,包括乡校、社仓、乡社和保甲在内的立体型乡治体系,从而将基层社会中的政事、教事、养事、祀事和戎事等生活事务串联起来,逐步实现了乡约在其性质、功能、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时代性转变。黄佐乡约理念的践行为明代和后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做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4.
田野中的"历史现场"--历史人类学的几个要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兆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83-88
历史人类学作为一股新的学术力量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它使得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增大了"现场感"和"共时性",使得传统的人类学研究增强了"厚重感"和"历时性",它们之间具有学科上共同的基础要件。 相似文献
195.
文化表征是重要的族群边界,也是维持族群边界的主要因素.瓦乡人及其民族精英与地方政府对盘瓠神话进行的既有别于苗族又依附于汉族的文化建构,呈现出他们内心亦苗亦汉复杂纠结的情感,说明族群认同既是强势与弱势力量互动变迁的过程,也是“边缘”力量和“中心”力量共同建构的结果,更是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历程.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是复杂的,只有在动态的文化情境中考察族群的边界及其维护才能明确族群认同的实在意义. 相似文献
196.
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应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
通过对河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SWOT分析,指出河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促进河南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河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要做好各项配套工作,不仅依资源合理开发规划、合理进行市场营销策划,而且要丰富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民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97.
张敏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39-41
梁漱溟是20世纪上半叶乡村建设运动的领袖,他提出乡村建设思想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文化背景。乡村建设运动有积极一面,也有其理论缺陷,但对今天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仍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8.
199.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