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9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3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387篇 |
人才学 | 23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567篇 |
理论方法论 | 64篇 |
综合类 | 943篇 |
社会学 | 204篇 |
统计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183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和而不同”,即多种独特的各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 展,构成一个有机的云南民族文化整体。其形成具有自然、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文化特点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青海社会科学》2019,(2)
在新时代全新的旅游发展定位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应得到更科学的整合和利用。本文以最具云南省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特色的云南民族村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云南民族村旅游资源指标体系,通过运筹学理论AHP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民族村民族文化底蕴较好,具有较高的参与价值和观赏价值;研究区环境条件对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支撑不足;游客对民族文化的参与互动是当地旅游资源发展的重点。应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考量来优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并突出自然和人文特征,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互补性和共通性,以便合理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云南的多元民族文化主体几乎就是由各民族的不同民俗风情构成的。自1996年云南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思路以来,云南文化产业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索出了"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旅游助推、龙头带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分析民俗文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助推"民族文化"的"主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而直接的意义。本文从当代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云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云南民俗文化的类型与特点,论证了云南民俗文化在云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4.
城乡二元医疗保险体制的存在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在民族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省都是民族地区,有一定的民族性。在这两省推进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有利于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民族地区的稳定。 相似文献
55.
56.
企业成长不仅是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增加,而且还伴随着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组织结构的优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体质特征.成长性是企业发展潜力、经营绩效的综合反映,难以用单一指标对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用互不相关的少量综合指标概括和衡量企业的成长性,既能解决成长多指标间信息的重复性问题,又能通过各综合因子的经济涵义比较企业间成长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58.
59.
《学术研究》创办于1961年7月,至1965年停刊,是20世纪60年代云南一份长期、持续对外发行的学术刊物。当时,大陆地区民国时期发行的学术刊物大都处于停办状态,新创刊的学术杂志屈指可数。《学术研究》的创办,为国内史学界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对外展示了云南的学术研究成果,成为省内外学者交流的桥梁,对中青年学者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60.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繁衍,在各民族传统节日、宗教、婚俗丧葬等活动中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文体兼并性、广泛的群众性、健身性及美学特征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其能够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互为发展,进而朝着旅游业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携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