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五行、四大和四根分别是古代中印西文化对世界本原及其状态的探索。古代中印西文化进行了很多关于世界本原与状态的探索活动,探索的结论也远不止本文所要提及的这些。把三者在此一并提及,是因为从表层的量和内容来看三者惊人地相似。深入分析各自的内涵将会发现它们存在质的不同,这种差异显示了中印西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42.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五行相生"及"五行相克"的英译名还存在着混乱、不统一的现象。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由于"五行"在英文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语,可以采用半音译法翻译成five xing。而"五行相生"中的"相"是"递相"的意思,应译为successive promotion of five xing。同样地,"五行相克"也可采用successive这个词处理,而由于相克的顺序是木、土、水、火、金,因此译成successive restriction of five xing——wood,earth,water,fire and metal。  相似文献   
43.
"五行"原初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万物构成的基本元素的概括,并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中演绎出万物化生的序列性法则。后来"五行"在思孟学派那里演变为概括社会领域内道德伦理秩序的"五德"。接着邹衍将它变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和政治治理法则。最后,董仲舒使它成为宇宙秩序与政治秩序、道德秩序的统一体。促使这种演变不断发生的是中国古人的人则天地、必须以自然为师的价值信仰和终极关怀落脚于人间秩序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4.
《社科纵横》2016,(10):111-115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道教创造性地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模式,阴阳五行学说对道教"道生万物"的生成模式的解释具有重要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45.
《史记》从黄帝开始,其义与孔子删《书》始自尧舜并无二致,都是以天人合一的人文教化为华夏文明的开端.通过细读《五帝本纪》对黄帝、颛顼、帝喾和尧、舜的叙述笔法,可逐渐展现阴阳二气与鬼神之义、五行气运与圣人行教、三才通贯与王者建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五行卦候推算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特有的一项内容.基于中国古代历法中五行卦候的设置及其推算方法,从文化史的角度可以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载入五行卦候的文化背景.古代历法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用.历法是古代王权的一种象征,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对历法的制定影响颇深,五行卦候载入历法是历法在古代社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47.
《孟子》有"见而知之"与"闻而知之"说,但语焉不详。早于《孟子》的帛书《五行》对"知"、"之"以及见知与闻知的结果——智、圣进行了全面的界说。"闻而知之"的"之"指"君子道","见而知之"的"之"指"贤人"及贤人之德。"知之"的"知"包括心知与践行,心知强调内心的体验与积极思考,在帛书《五行》中即为"思"。践行是在心知基础上的实践。智、圣既是实践主体认知领悟的能力,又是实践主体经由见知、闻知而形成的德行境界,它们还是天人到德善的转折点,是五行与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刘代领 《社区》2011,(32):26-26
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教授在大学礼堂里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上最后一堂课。教授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很著名.”教授在黑板上按照由低层到高层的顺序写下了五行小标题: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49.
五行学说之成立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五行学说成立的标志是五行与阴阳思想相融合,亦即成功解决"五行"与"四时"相配的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条进路:王梦鸥发掘的"四时"五分以配"五行"虽然理论上精致,不过难以付诸实践,终归湮灭;庞朴抉发的"尚土说"影响较大,可惜完全基于对史料的误解;只有徐复观之说在逻辑与文献两方面都较为合理,且两者配合无间,是以可信。  相似文献   
50.
五行—五脏的配属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与五脏的配属经过了一个从哲学到医学的转变过程。就哲学而言,则经过了从古文经学到今文经学的演变:木、火、土、金、水五行,古文经学分别配以脾。肺、心、肝、肾,今文经学分别配以肝、心、脾、肺、肾。就医学而言,又经过了从《内经》前医学到《内经》医学的演变。汉初马王堆医学帛书已有了五行痕迹,汉文帝时名医淳于意已开始运用五行分析病证,有了五行一五脏配属的苗头,但均还没有五行与五脏的系统配属。《黄帝内经》系统地记载了医学五行一五脏学说,其配法与个文经学配法相同,体现了五时一五脏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