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31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64篇
人才学   24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87篇
理论方法论   300篇
综合类   6939篇
社会学   1105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552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845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944篇
  2007年   706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加强语言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曾经出现过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或文学课的偏向 ,根本问题都是违背了语文课的性质 ,忽视了语言教学。为加强语言教学 ,提出五点建议 :一、要重视培养语感。二、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要密切结合。三、要联系生活。四、坚持从语言到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的教学过程。五、注重语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92.
任素珍 《唐都学刊》2000,16(3):126-128
从语言听说的视角,探讨交际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旨在寻求语言教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语用学和外语教学理论出发,分析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及造成失误的主、客观因素,说明语用失误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就应超越知识文化层而进入交际文化层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中西方交际用语中的差异现象,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宗法观念较强,强调人的社会地位,而西方社会风气推崇“强者”、“英雄”。理解中西方交际用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995.
商标的语用意义与其存在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翻译的准确性在于把握其语用意义.文章主要从语用学和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跨文化语境下商标语用意义的异同及其对语用等效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由于文化内涵差异,外教课堂相对于中教课堂,非言语交际行为更为突出。本文在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与功能后,通过剖析具体范例,探讨中教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借鉴的外教常见的非言语行为,并提出文化定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同时本文也提出了提高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评价理论构架下的英语语篇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人际意义的新发展、针对赋值语义的阐释性理论—评价理论,对不同语类的写作范本的词汇语法模式进行研究,构建出英语语类的写作评价模式,即语类的词汇语法模式的评价性特征和对话性特点,为英语写作提供写作指导模式框架。  相似文献   
998.
从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包括:1.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2.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差异。二、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包括:1.问候语的差异。2.餐饮习俗方面的差异。3.称呼语方面的差异。4.客套语方面的差异。5.隐私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简要回顾了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分析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方向,揭示出交际教学法是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叶卫华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56-60,52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前"字所组成的时间词。这些时间词反映出汉民族的时间是空间的认知,表现出汉语空间—时间隐喻的直线性模式。这其中又存在两套时间是空间的隐喻系统——"时间移动"隐喻系统和"自我移动"隐喻系统,依据两个系统绝大部分时间词的语义已"脱离语境化",但少数时间词的语义并没有完全固化,需要认知语境的参与,进行认知推理,才能获取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