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10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46篇 |
劳动科学 | 76篇 |
民族学 | 96篇 |
人才学 | 244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715篇 |
理论方法论 | 290篇 |
综合类 | 2907篇 |
社会学 | 1803篇 |
统计学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555篇 |
2013年 | 518篇 |
2012年 | 556篇 |
2011年 | 700篇 |
2010年 | 837篇 |
2009年 | 611篇 |
2008年 | 765篇 |
2007年 | 388篇 |
2006年 | 272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144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上,启蒙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先驱者们在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借助"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口号,以"启蒙主义"为思想资源,以"为人生"为理论建构,以"改造国民性"为艺术追求,进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性,新文学的启蒙主义并没有遵循西方启蒙主义文学运动的"自我教育"和"理性节制"原则,而是以大量西方语汇遮蔽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入世"理想,最终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用功利主义价值倾向. 相似文献
142.
女性弹词构想了女性圆满人生之路,即功名伴身与疏离情爱.前者解决了娜拉式的出走难题;后者体现一夫多妻制社会中女性的自保策略,并因此而衍生女同性恋倾向.出走的女性挟功名回归婚姻家庭,即所谓的归顺礼教,是女性为生存保障、在男权统治的现实与女权理想的夹缝中唯一的可行途径.女性弹词是中国文学中罕见的能深刻反映女性间情谊和隐秘情感活动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3.
文学是人学,但应更多地关注“英雄”的生活,还是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这个问题曾一度引起文学届人士的激烈争论,且两厢争执各行其道。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池莉的《烦恼人生》开始,一些谓之为新写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不断推出,以关怀民生关注“过日子”为主调的作品大涌热浪,人们似一下子将视觉投向到人的生活的原生态。“过日子”一下子成为文学热点论题。 相似文献
144.
作为展现人的整体精神风貌的德性人格,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模型",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层次和发展状态。就德性人格的发展层次而言,从建构心灵秩序到获得人生幸福,再到实现精神自由,呈现出逐层递进的提升状态。 相似文献
145.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体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早在出仕之初就把人生视为一个不定的和漫长的持续过程。为了减轻人因生命有限、宇宙无穷的强烈反差而产生的悲观绝望和心理失衡,他主张把人的有尽的个体生命纳入人类生命延续的无穷过程,实现新的心理平衡;人的得失沉浮组成了人生起伏不定的漫长过程,主观意志不能完全左右,他主张只有采取随缘自适、超然于物外以观物的态度,才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新的希望。熙宁时期,苏轼被新法派排挤出朝廷,他开始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直陈政见到寄寓托讽,从满怀信心地追求政治抱负的实现到淡化功名意识而追求精神满足,对人生采取一任陶铸的态度,把人生视为一个不断超越现实与自我的精神追求过程。“乌台诗案”与黄州之贬,使苏轼深切感受到苦难遭遇中的人生况味,从此,他由追求社会公认的人生价值,转向探求心灵和宇宙的奥秘,努力寻求自身存在价值的实现。因此,黄州之贬,对苏轼人格境界的升华,对他更深切地体认生命,对他后半生坚定地走自己选定的生活道路,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图书馆以文献的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为己任,因而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图书馆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的一种,它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及其整个人生历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中。因为各类教育的开放和融合,图书馆还将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其他社会教育的技术支撑和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对那些财力欠缺、人才相对贫乏的县馆来说,社会教育职能工作又是如何开展的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7.
《边城》:两种文化景观中的人生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独特的有文化自觉意识的著名作家 ,中篇小说《边城》便寄托着他的文化品格和人生理想。笔者认为其作品《边城》展示的是阿波罗式的文化景观和浮士德式的文化景观中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 ,前者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一种自在、自由、自然状态的生活 ,后者是一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一种以矛盾、冲突、对抗为主体的生活。显然 ,沈从文心向往之的是前者 ,极力拒斥贬抑的是后者 ,作品通过两者的对照 ,揭示了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 ,建构理想的人生形式 ,改造国民性 ,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8.
修养历来被哲学所忽视,以修养为特征的中国哲学作为哲学的资质也一直受到怀疑.但是,只要我们承认哲学与人的生存状态相关,哲学有不同的形态,就能发现,修养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不仅仅具有伦理倾向,而且与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相连,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修养不仅是中国哲学的道路,而且是具有"哲学"根本意义的人的活动,这种哲学为新时期哲学的发展和哲学观念的更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9.
150.
唱和词集与词坛风会关系密切.明清之际唱和词集较多,文章仅限于明天启至清顺治年间,共有五部唱和词集.这五部唱和词集重小令,内容多绮艳,风格尚婉丽,表现出<花间>词风的特征,这与当时词坛<花间>余波仍旧盛行有关.明清之际,<花间>余波有起伏消长.<幽兰草>体现它高潮开始的标志,<唱和诗余>体现它的新变;而<遁渚唱和集>的黍离之悲,<随草诗余>的人生感怀,则体现出运渐背离<花间>词风的趋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