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543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242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52篇
理论方法论   292篇
综合类   2982篇
社会学   1821篇
统计学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839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神道设教”一词最初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易传,》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教化形式,它却是十分久远的,可以说它与鬼神观念的出现同步。原始时期,世代相传的敬神事鬼的形式中就包含着神道设教的意义,但并非由统治者命令所形成,而是社会习俗的表现。商周时代众神所在的“天国”观念的发展使得神道设教有了更强大的思想背景,“百众以畏,万民以服,”神道设教影响巨大。春秋战国时期有些思想家将“神”内化为人自身的精神。他们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从根本上动摇了神道设教的思想基础。然而,神道设教仍然是当时社会习俗的主流。儒家学派将神道与礼俗融汇,这对于整个古代中国的社会思想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2.
萧红选取“童年回忆”这种叙述模式,不仅写出了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而且借助追忆,一次次重返乡土童年,真切地看到和认识了自身的历史,并在情感的宣泄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同时,这种回忆也是她介入人生体验,展开生命审视的一条途径。她通过“童年回忆”深刻地认清了现实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3.
《人生与伴侣》2006,(2):66-66
自2006年第一期起.《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读者俱乐部正式成立了。只要您填写一张会员登记表、粘贴三个刊花,并将会员表剪下寄至本刊下半月版读者俱乐部管理处,您就是我们的青铜级会员了。  相似文献   
64.
对人的研究和人生的研究历来都是人类社会的研究主题。在以往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人类思维的局限、人对自身认识的不足,因而人的问题、人生问题往往被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掩盖。作者认为人的科学是并列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并详细论证了人生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律和内容,人生科学产生的必然和人生科学研究的价值,初步提出了人生科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5.
关注“优存”的赏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美学凝结着关注人格提升的生命意味。这种特征尤其表现在赏美观照与鉴赏)观念中。其基本视野是把对自然的现照当作人生现照,把自然界看作人的生命发展与完善即优存的源泉和动力;道、儒、禅三大美学流派由于看待主客体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同,分别形成了养生、养性、养心的优存追求;而悟生与畅生的现照方式,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赏美之道。  相似文献   
66.
传统“警世”文学里,作家在表现人的基本需求时往往流露出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这种向往与恐惧心态的交替或反复出现,反映出作家对于喜与悲、幸与不幸,对于历史、社会、人生的倏忽变幻的循环感,这使中国古典作家轻易地接受佛教的轮回观念。这种对于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感受与表达,显示了传统“警世”文学的深刻与凝重。  相似文献   
67.
春波 《决策探索》2004,(12):25-25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仕途官海,力争上游。做大官员,成大人物.干大事业,出大风头,此皆人之所欲,众之所求也。古往今来又有谁愿屈人之下、甘拜下风乎?  相似文献   
68.
鲁迅的故事     
王宏宇 《决策探索》2004,(12):82-82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一生勤奋好学.十分惜时。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因为家境所困,清早要料理家务.有一次上课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为记取教训.在书桌右角上刻一“早”字,自此再也没迟到过.  相似文献   
69.
在"为人生"文论话语的理论行程中,王国维通过阅读桑木严翼《哲学概论》、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对席勒思想的介绍,选择性地接受了席勒的"审美人本主义"。在王国维的理解中,"描写人生"是席勒审美人本主义观念的具体表达,"人性完整"的理想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受此影响,王国维标举"诗歌者,描写人生也",在中国最早确立"艺术表现人生"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70.
文学总是其特定历史条件的造化。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的近二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由于生存土壤、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和宽松环境诸方面因素的合力作用,许多作家奉献出一大批艺术佳作,形成了一百余年来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取得了令研究者赞叹的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