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79篇
社会学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文以<论语>为考察对象,尝试对书中的几个复指代词及用法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复指对象和复指代词的距离、关系,将<论语>一书的复指代词分为紧邻复指和不相连的复指两大类,最后从结构和语用两方面分析该书使用这类词的原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汉语史资料、当代方言资料及类型学研究都表明汉语方言中存在"量词→指示代词→名词化标记"这样一个语法化链条。海盐方言中"个"的语法化过程较完整地保留了该语法化链条的演化路径,充分证明了该语法化链条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统。这可从语法、语义及语用等各个层面解释促使该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3.
湖北阳新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就湖北阳新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形式和语法特征进行讨论 ,并阐述了它们各自在句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在彝语(主要指彝语北部方言)里有八个引述代词和一个引述动词。二者相互联用,构成一种特殊的引述语句。这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罕见的、独具特色的一种语法现象。目前,人们对这种引述代词和引述动词的认识尚未统一,使用也不一致。如象有人认为这种引述代词属第一人称代词,有人认为是第三人称代词;有的书刊将这种引述词参与的引述语句作为直接引述语而加上引号,有的书刊则将它作为间接引述语而不加引号;有人说这套引述人称代词将要被相应的其他人称代词所代替,有人说不能代替。这就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混乱,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语法现象的性质、规律及使用问题等方面作些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5.
《七角楼》创作于1851年,是纳撒尼尔·霍桑最长的一部罗曼司,也是作家本人最喜爱的一部作品,在英美文学批评界享有盛誉。但从目前国内外叙事学层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和《红字》相比相差甚远。细读《七角楼》发现,通过采用叙述插话、直接引语、多元人称叙述等叙事策略,以及通过关键词语的重复、关键段落的重复和特定修辞意象的重复等修辞策略,作品展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对人性、人生的独特思考,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同时,对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叙事效果、深化作品主题、激发阅读兴趣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人称指示在汉语、英语中的语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英语、汉语中的人称指示语在语用上的差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指示语在语用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7.
汉语中经常出现三身代词变换指称对象的情形.以前学者对这种现象做过一些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用Halliday人际功能理论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8.
对陕北绥德方言疑问代词进行较为详细的描写和说明。在说明分析中,一方面通过与周围晋语及西北方言作横向比较,显其异同;另一方面对其中一些用法及现象追本溯源,明其来源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9.
梅祖麟先生1986年评吕著《近代汉语指代词》时提出一个观点:“近代汉语指代词的音变都不怎么合乎规律”.支撑这一论断的是所谓“合音”说.然“合音”说既有悖于汉语音韵传统,亦不获汉语方言学支持,更将假借字当“真”(本字),在近代汉语史上只说旧质承继,不见新质产生.近代汉语指代词的语音及其音变,是有其规律的,今普通话指代词系统的词形和语音,是近代汉语历史演进、各大方言“准通语”相互激荡而成的自然结果,毋须动辄以“非汉语影响”来说事.  相似文献   
110.
并非句中出现疑问代词,句末即用问号.中学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此多有忽略和误用,归纳分析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运用疑问代词例句,以引起重视,力求澄清误识,纠正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