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533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91篇
人才学   107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413篇
理论方法论   288篇
综合类   3115篇
社会学   531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71.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地位不容忽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却常常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在探寻原因的同时提出建议,力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读写结合,使读写交融、读写共生,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2.
言意之辨是贯穿整个金代的美学理论。周昂、赵秉文较早提出以意为主之论,反对求奇、求巧,拘于形式。王若虚对前人加以发挥,高扬"真"、"自然"和"自得",倡导"求是",打破了传统文论"文以载道"的局限。元好问以"诚"为核心概念,强调"知本"、崇尚"情性",倡导"得唐人为指归"。金代的言意之辨,对元明清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3.
74.
自我导向学习是学习者自发或在别人的帮助下,激发自我学习潜能和自主努力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管理学习的高强意识,独立而持续的完成学习活动过程。学习动机被激发,意味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渴望,有兴趣,并且能持久地坚持。体育教师应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习兴趣,尊重学习经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精准而有效的评价手段,创设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维持、推进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75.
随着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此项实践教学在完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上大有助益。“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本质与“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目的一致。“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以互联网等多媒体媒介为依托,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以“新闻一周报”“课堂模拟”“时政热点讨论”及“创新项目设计”等翻转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76.
77.
英语人名的社交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英语人名并没有明显的含义;但在实际交际中,人名却传达着一定的内涵意义,反映出一种社会文化规约。本文主要从四个不同方面分析了英语人名所传达的社交指示信息:1.英语人名的性别内涵;2.人名的形态变化与社会形象;3.人名与文化心态;4.英语人名的联想意义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78.
分析霍桑《红字》的人名寓意,探讨其对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以期从新视角研究文学作品,准确深入把握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79.
8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关于“何以立国”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此次争论包括了耳熟能详的一些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社会名流,以章士钊为代表的“守旧派”、梁漱溟、晏阳初等乡村建设运动者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董时进为代表的“创新派”坚持“以农立国”,他们的出发点是中国对于农国地位以及农国精神的维护;吴景超、张培刚、孙倬章则是“以工立国”派的重要拥趸,他们主要着眼于现实,提出只有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才能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此外“非名流”乃至“草根”阶级也参与到了论战中,与他们相比,“名流”论战者有着更为宏观、全局性和深层次的把握。传统认为“工农之争”的论战以“以工立国”派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从不同的视角看,“以农立国”的观点不无道理,甚至对于现阶段经济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