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9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617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7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技术进步与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存在密切互动关系,在强调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过程中,发挥并实现二者的耦合协调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依据耦合协调相关理论,建立"技术进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系统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从制造业整体、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和时间三个维度实证考察并分析15个二位数制造业2000—2014年技术进步与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互动发展的状况,研究表明:(1)从制造业整体看,平均意义上制造业"技术进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为稳固上升趋势,但技术进步相对滞后导致二者耦合协调度不高。(2)从三大要素密集型产业看,技术密集型产业耦合互动关系最佳,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协调发展局面,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次之,劳动密集型产业失衡状况最为严重。(3)从时间维度看,对比分析2000年和2014年指标容易发现,"技术进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系统耦合协调度产业分布规律整体上呈现"锁定"态势,且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耦合协调的强度与二者自身发展水平始终存在正相关关系。(4)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内部看,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系统的耦合度划分为比较稳定型、总体下降型,就协调度而言,仅基础药物产品和药物制剂制造业协调状况出现恶化。为此,建议从战略意识、技术攻关、产业异质等方面精准施策,提高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与其全球价值链位置,形成二者间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2.
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意经济的持续增长,创意潜能的有效激发离不开创意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本文选择创意产业中的典型——艺术画作授权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艺术画作授权产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及该产业链的构成。分析艺术画作授权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和传递,是对创意产业链研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3.
余南平 《中国社会科学》2022,(12):120-137+202
国际权力是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由于缺乏全球经济基础这一分析框架,难以对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国际权力变化做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可以发现,全球价值链体现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分工组合,承载了全球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总和)的表达。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与分工推动了迥异于“国家全产业链”时代的国际关系和权力结构的形成。具有巴拉巴西复杂网络理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充分体现了以规模、枢纽、位置、参与度、关键节点和链主等要素构成的国际权力形态。通过实证观察研究可以发现,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变化动态地以网络适应度来形塑国际权力,大国将为争夺全球价值链枢纽与链接而博弈和竞争。  相似文献   
34.
刘敏  薛伟贤  陈莎 《管理评论》2022,(12):49-59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对各国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提升的影响。运用网络分析方法,从联系广度、联系强度和中心性三个维度刻画各国的网络特征,并就贸易网络发展影响各国GVC地位提升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与验证。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各国间的联系广度和联系强度提升显著,中国取代意大利成为网络中心地位最高的国家;(2)各样本国家在“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联系广度、联系强度和中心性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其GVC地位提升;(3)技术外溢、产业转移和规模经济是“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影响各国GVC地位攀升的重要中介变量。其中,技术外溢发挥的中介效应最大,说明技术外溢是“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促进各国GVC升级最重要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韩中日三国之间的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行动态分析,印证了三国间的分工结构存在着持续的变化趋势,从垂直分工结构转变为水平分工结构,中国在东亚、西亚价值链中日益发挥中心作用。通过对东北亚地区分工结构进行相关研究,确认中美贸易与以中国为中心形成的东北亚分工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结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中显示了与韩中日相似的特点,说明中美分工结构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中美贸易逆差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工结构变化的结果,仅仅依靠贸易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36.
制度环境变迁除了直接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能力外,还可能会通过区域“攀比”效应来提高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其路径机制主要包括产业集聚效应与偏向效应。基于2005—2019年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区域“攀比”在制度环境变迁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存在单门槛效应,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规律。区域政府应深化区域制度环境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制度环境变迁效能,同时激发区域“攀比”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正向中介效应,促使三者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区域政府应深入研判自身与市场的关系,开展制度环境的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另一方面,遵循共商共建原则,强化区域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力度,打造形成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开放型创新体系,为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基本驱动效能。  相似文献   
37.
随着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基于阿明顿需求函数的传统实际有效汇率的缺陷日益明显。本文在BJ(2015)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出、增加值和出口的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拓展到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新概念和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IMF和BIS实际有效汇率低估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低估率达41.71%,且低估程度呈扩大趋势;(2)从价格结构分解来看,增加值名义有效汇率和增加值相对自价格有效汇率共同助推了2005年以来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从区域结构分解来看,美国、日本和欧元区构成部分是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3)双边国家相对实际价格变化是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主因,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总体上呈升值状态,但差异性较大;(4)中国对美国出口实际有效汇率中赋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权重为负,东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不是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是促进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传统有关货币贬值的"以邻为壑"效应失效。  相似文献   
3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我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开始国际化进程,嵌入全球价值链及全球价值链下企业升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华为公司是我国通信制造业国际化的先锋企业,其通过技术创新与研发,向全球电信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通过向终端转型带动整体价值链链条升级,这使华为公司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对于我国其他设备商来说,华为的成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
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GVC地位指数”等指标,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GVC地位指数呈先下降再上升的“V”型变化特征,但GVC参与度有所下降,这表明中国逐步向价值链两端攀升,成为GVC的重要枢纽;细分行业看,服务业地位指数高于制造业,服务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业前向参与度高于制造业,后向参与度低于制造业,为制造业GVC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制造业后向参与度呈现“M”型趋势,前向参与度稳步上升,表明中国制造业对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下降,逐渐成为中间品的主要供应国;细分行业看,制造业GVC地位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劳动密集型GVC地位指数的提高,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GVC地位指数不高,我国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0.
基于价值链的通辽电业局VIP客户服务项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电业局VIP客户服务项目研究的主线是为VIP客户创造价值,与VIP客户协同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进行VIP客户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建立VIP客户价值链;实施VIP客户服务创新,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基础上,建立一站式的VIP客户服务体系,提供针对VIP客户的差别化定制服务;在充分利用VIP客户价值链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流程重组,建立和谐高效的VIP客户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