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17篇
  免费   2731篇
  国内免费   735篇
管理学   35632篇
劳动科学   2359篇
民族学   6362篇
人才学   5681篇
人口学   723篇
丛书文集   31585篇
理论方法论   6057篇
综合类   65565篇
社会学   11569篇
统计学   5550篇
  2024年   689篇
  2023年   2464篇
  2022年   1938篇
  2021年   2278篇
  2020年   2197篇
  2019年   2632篇
  2018年   1053篇
  2017年   2250篇
  2016年   3209篇
  2015年   4965篇
  2014年   12657篇
  2013年   11796篇
  2012年   12234篇
  2011年   12750篇
  2010年   11453篇
  2009年   12300篇
  2008年   12813篇
  2007年   9325篇
  2006年   8128篇
  2005年   8110篇
  2004年   7165篇
  2003年   6987篇
  2002年   5735篇
  2001年   4947篇
  2000年   4146篇
  1999年   1777篇
  1998年   1097篇
  1997年   902篇
  1996年   590篇
  1995年   525篇
  1994年   383篇
  1993年   319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3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发展阶段中对自我的一种感知、确认和整合,网络多元文化对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应在一种新的自我观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2.
103.
湖北民营文化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时面临多重困境。本文通过分析进入海外市场的不同策略,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建立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国门、激励成长的护航机制,使之顺利驶向"蓝海"。  相似文献   
104.
竹文化在中国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对竹子情有独钟。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竹子的生长特征被拟人化,竹子的精神进而升华至道德、精神层面,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竹文化”。文章拟从竹子对宋代文人思想的影响来论证竹子对宋代文人画的重要影响,文章以文同画竹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5.
《琼州学院学报》2018,(1):29-33
文化的共生和包容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基本属性,为双方消解了分歧与误解,文化认同是其共有价值体系的基础。夯实新海丝路的建设其重点在于文化先行,中国和东盟各国必须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下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互为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构建和平、友谊、和谐的中国-东盟关系,最终达成与新海丝路沿线各国的利益交融,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中国-东盟区域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家庭来说不仅能优化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的发展能力,同时能够增强家庭亲属文化的传承,但是我们也可预见到对于普通家庭新增加一位孩子无疑会加大家庭各方面的支出,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07.
为抗击疫情,曲江区红十字会接受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2月1日至2月11日,曲江区红十字会等共接受爱心人士捐赠物资10多批次,收到红外体温计151个,一次性防护口罩24780个,防护目镜95个。其中,个人捐赠有河南商会赵锋捐赠一次性口罩2000个,邹方伟捐赠护目镜95幅;企业捐赠有中铁建业集团捐赠一次性无纺布口罩12800个,如意农机有限公司捐赠口罩1500个,曲江区碧桂园房地产有限公司捐赠口罩1000个,广东天合牧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一次性口罩1800个,广东盛大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一次性口罩4000个.  相似文献   
108.
109.
主持人寄语21世纪外国文学依然用艺术方式追寻与审视历史进程、表达思想,其中美学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常常又是语言跟世界的关系。作家们大都在感悟人类文明智慧的同时,对这一文明本身又抱有矛盾的态度,或加以正面表现,或加以拒斥反省。由于身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他们在叙事视角、审美追求、呈现方式和行文品格上又各有千秋,但都不同程度地积极回应、参与或批判全球化进程,并在对20世纪文学传统的继承中展现人类新的自我与心路历程。作家们通过绘制、窥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