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3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1875篇
劳动科学   160篇
民族学   315篇
人才学   300篇
人口学   166篇
丛书文集   2702篇
理论方法论   626篇
综合类   6304篇
社会学   1160篇
统计学   370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1230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952篇
  2010年   906篇
  2009年   782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成功智力教学探索真实世界成功所需的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协调平衡发展。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三元教学与评估方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SPOC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系统化教学创新。高校教师运用三元教学与评估方案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不同能力优势,有意识地优化课程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三元思维能力综合发展,获得适应、改造和选择环境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2.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高校应切实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在全员、全程、全方位方面均实施得不到位。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基础建设师资队伍、以“全程育人”为依据构建大学语文课程育人体系、以“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促进其他教育载体协助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等路径,能够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43.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强化课程思政架构设计是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聚焦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交通强国战略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主客观现状问题,提出“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夯实专业基础与核心、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培育思政师资团队、完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的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建设架构设计。从重构培养方案、“三融合”课程思政模式、知识-能力-素养协同教学资源平台、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多方联动机制和多维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4.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国内高校的“三全育人”在育人理念、服务国家战略、思政教学体系、协同育人等方面遇到瓶颈问题,亟须探索新的改革路径。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其对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改革的启示意义,通过更新育人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改革思政教学组织方式、打造育人共同体等方式来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5.
氐族是古代羌族、三苗和东夷族融合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氐族来源问题一向为学术界所关注,或认为来自羌族[1],或认为来自三苗[2],或认为来自南诏[3],甚至认为来自河北[4],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学术界关于东夷族、三苗西迁的有关论证,特别是考古学关于作为氐羌文化代表的寺洼文化具有江汉流域考古文化的某些特征———比如寺洼文化中的陶鼎,其特征是器形较小、敛口、浅腹、三实足、素面,这些特点与长江中下游湖北境内原始文化陶鼎的特征一致———结合作为氐族故乡的甘肃陇南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地理位置,推断出氐族的来源是羌族、三苗和东夷族。  相似文献   
146.
城市美感论     
城市人是城市的建造者和居住者,城市反映了城市人的精神、意志、审美情趣。由于城市人生存于城市之中,城市人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在城市中都能得到满足。城市人的生存与城市有种种深刻的联系,在这生命体验之上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当人的三重生命都能得到满足时,这时获得的情感体验就是美的体验。这种对城市美感的分析属于城市美学的基础性工作,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反响,真正有益于美的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7.
148.
卢育兰 《现代交际》2022,(9):80-88+123
近年来,福州市在全面加快乡村基层“三治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三治的“融合度”“规范化”“一致性”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而通过分析与探讨,可以发现民法典分别蕴含乡村治理的“法治”“自治”“德治”的基本要素。因此,应当运用民法典的共治理念与规则体系,促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趋于成熟,经济新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目前中国政府提出"改善民生",为"民生视角"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广泛受众。大势所趋,媒体应以"民生视角"来报道经济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为"民生视角"的广播报道提供了借鉴。而"小角度"报道、"百姓立场"关注、"零距离"解读和"大容量"覆盖则是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0.
加强新时代农林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与创新研究,就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到农林高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本文立足于内蒙古农业大学70年办学兴校的成效经验,基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实践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引领,探索研究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新时代农林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以新农科建设为重要契机,着力培养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