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3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1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32篇
理论方法论   243篇
综合类   2496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为20世纪90年代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靳青万的编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形成了史观独特、自成体系的编辑学理论框架。他提出了文字创生的编辑活动起源论,按照编辑活动整体的文化形态和发展轨迹,划分并论述了中国编辑史发展的萌芽、形成、发展、繁荣四个时期。提出了编辑五体论,论述了"编辑五体"的概念、内涵和运行机制。在论述客体变革律、源体推进律、用体拉动律和主体创新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集成法"提炼出"推拉创变律",并把它作为编辑活动和编辑学的唯一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2.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早期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所著的37卷本《博物志》是后世学者研究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科技史、知识史和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从博物学复兴和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科学史显学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博物志》所记录、描述之知识的特征。采用变焦视角展开讨论,首先分析老普里尼组织文本和排列归类的思路,探讨《博物志》中知识所具有的总体特征;然后选取书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案例分析,挖掘具体条目所体现的知识特征。老普林尼对自然物进行朴素的描述和关联,强调自然物对人的实用价值,他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的具有罗马特色的自然探究传统,是西方两千多年博物学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3.
以情报检索语言原理为基础,结合《二十五史》的特点及航海史研究的需要,提出《二十五史》中航海史料标题词表,该词表除可用于对《二十五史》中航海史料进行标引著录并提供检索途径外,还是航海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4.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作为第一部专门系统研究碑志文理论批评的专著,参与了碑志文研究的纵深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文体研究与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著作从文献学入手,将文献学研究与文艺学研究相结合,梳理碑志文批评的发展演进历程,给予碑志文批评文本与批评家准确的历史定位,揭示了碑志文批评的人文蕴涵。  相似文献   
65.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7,34(1):94-105
《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水浒传》不仅在叙事艺术上经历了反复锤锻,同时也积淀、凝聚了“近古”以来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普遍的观念意识和情绪心理,形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66.
王路  张立娜 《求是学刊》2007,34(3):5-11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逻辑学”是国内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其中,“没有逻辑”说还分为绝对论者和相对论者:绝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形式的逻辑;相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但只有非形式逻辑。之所以学者们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是由于双方对什么是逻辑有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中西逻辑学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一种统一的逻辑观念,因为逻辑观念是逻辑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7.
刘祚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为新中国世界史专业的奠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是美国史和英国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改革开放后,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世界历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美国史研究和杰斐逊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刘祚昌先生半个多世纪的学术人生曲折而辉煌,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8.
69.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考察六朝唐宋的文献资料,方言研究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零散在各种文献中。20世纪以来六朝唐宋方言研究主要有:借助诗文用韵材料展示方音特点;探讨这一时期重要语言学家的语言学著作;断代方音研究;利用文献考证法与现今方言相结合,展示当时的汉语方言词汇;某一具体方言的历史的研究。要深入研究六朝唐宋方言,对各种记录这一时期方言的文献要进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70.
“新词语”在词汇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新词语实际指新义位。为新概念造词是新词,旧词产生新义位也是新词。旧义位的新用法有的能产生新词,有的不能。新词语是一个时期所特有的,是一个共时概念。一个时期的新词语系统是标志性子词语场,是与上一时期区别的标志,是划分词汇史的标准。而“基本词汇”由于它的稳固性、普遍性、能产性,它是词语最底层不易变化的成分,因而不宜于作划分词汇史时代的标准。现代汉语中反映新文化、新科学技术、新社会、新经济、新生活的词语系统产生于明末清初,所以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在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