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新疆和硕县,有这样一户12口人的大家庭.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互扶持,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这个家庭的女主人玉孜曼可不同寻常,她擅长蒙古族传统和现代服饰制造技艺,绘画刺绣,制作手工艺品和蒙古包毡毯用品,还精通蒙古族奶制品制造技艺,会演唱蒙古长调等.1996年3月,她被评为苏哈特乡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 1月,她又荣获新疆卫拉特蒙古首届"金马镫"杯蒙古族民间升高歌手电视大奖赛"铜马镫"奖.2010年6月,玉孜曼被命名为级百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疆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62.
在世界所有的企业中,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占65~80;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40左右,如杜邦、沃尔玛、福特等就是知名家族企业的代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快速发展,一个个家庭式小作坊、小商铺逐渐发展壮大,有的甚至发展为上市公司、跨国企业。  相似文献   
63.
数字传承人:一类遗产表述与生产的新型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学者、商人、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那就是数字传承人。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使文化遗产从唯一、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相似文献   
6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活态载体的重要承载与传递者。因此对传承人现状的系统调查和评估,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被国家2006年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铜梁龙舞",是集民俗、歌舞、彩扎工艺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系统,其中的彩扎工艺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因而基于系统方法和田野调查,探寻其保护、发展的机理,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打造"人文重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声音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的易逝性,对声音遗产的保护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声音遗产异常丰富,而那些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发展价值和原生态价值的声音则是优先需要保护的。声音遗产的记录要遵循生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声音遗产的保护有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两种,通过保护传承人,在原生态环境中实现声音遗产的动态保护,是当前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6.
立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促进其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其文化软实力的法律体现。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应采取特殊权利模式,专有权拟以规定精神权利(维护民间文学艺术传统和习惯权、表明来源权和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完整权)为宜。以此为基础禁止未标明来源的使用行为,禁止歪曲、篡改或贬损,禁止超越传统或习惯的范围进行使用,以及其他损害行为。其专有权的行使主体,应设计传承人代表制度,由传承人代表族群行使该权利,不仅可以控制其保护成本的外溢,也可以鼓励传承人积极地传承和发展,也符合其集体性、传统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7.
潘雪江  陈峰 《金陵瞭望》2009,(20):50-51
王殿祥是一个“非典型”的非遗传承人。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老南京”王殿祥.是金银细工制作(简称摆件)的惟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6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造就是一件相当艰难的工作。必须确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积极有益的民俗民风,保护传承人立位仪式和成年礼仪,解决老传承人的福利待遇,鼓励他们对后世人的传、帮、带,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传承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培养和造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要策略和措施,也是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9.
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是指在民间文学艺术流传过程中继承其精华并加以传播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后继乏人,民间文学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此,必须加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既可以是公民,又可以是单位,其认定应当体现意思自治与国家公力干预相结合的原则。法律既要界定各类传承人的权利,又要明确其权利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70.
把口述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使研究者充分收集口述史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判断、评价,同时将口述史料与可得到的其他文献资料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史料,研究者不仅可以得到原始的宝贵资料,而且能够填补文献资料中遗产事项真实性、细节性的缺陷。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访谈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把握文化遗产研究的脉络,从而为遗产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