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80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管理学   1865篇
劳动科学   68篇
民族学   1794篇
人才学   641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5893篇
理论方法论   1185篇
综合类   11912篇
社会学   2232篇
统计学   25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519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626篇
  2015年   886篇
  2014年   1754篇
  2013年   1404篇
  2012年   1690篇
  2011年   1917篇
  2010年   1650篇
  2009年   1676篇
  2008年   2170篇
  2007年   1467篇
  2006年   1244篇
  2005年   1186篇
  2004年   952篇
  2003年   841篇
  2002年   724篇
  2001年   656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它的提出既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入把握,也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其中,创新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日新”思想深入而全面的传承与弘扬;协调发展理念是对传统“贵和”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科学发展与升华;开放发展理念是对传统“重交”观念的弘扬与丰富;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现代阐释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2.
中国法治赓续于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植根于中国法治的具体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底色的法治系谱。《管子》是中国法治的早期理论渊源,体现了法家先驱管仲及稷下学派思想家对古典法治问题的思考,是解码中国法治系谱的重要文献。《管子》提出的“富民利农”理论具有显著的朴素唯物主义特征,为中国古典法治思想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支撑。“德法共治”“国之四维”“以人为本”等古典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可资借鉴的法治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龚玲玲 《职业》2022,(18):87-89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思想引领价值和学习价值,应当将其纳入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的范畴,使其在人才培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职院校要注重培养技术、道德、素养、文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道德是成人成才的首要因素,是学生的立人之本。因此,中职院校在注重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6.
民族类博物馆不仅承担着征集、保护、修复、展示、研究各民族与民族地区丰厚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而且肩负着保护、传承各民族与民族地区民族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遗产的重要使命。因此,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整理、保护、利用,对民族类博物馆尤为重要。以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为例,系统梳理馆藏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归档管理体系、分类与编目方法、严格规范使用、数字化等内容以及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在研究出版、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利用,为民族类博物馆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整理、保护、利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47.
中国社会的共享传统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并被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家礼治模式所形塑,表征着中国内生性发展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因此可以成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内部视角。追溯与梳理传统社会中的相关话语形式,理解与阐释历史上国家礼治与地方自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对自古及今中国社会内部制衡机制的认知。纵观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无论是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化时代的“新德治”实践,以及新时期乡村社会中的“礼治复兴”现象,都会发现以礼治为表征的共享传统的坚韧传承及其在社会振荡时期的重要调谐作用。发掘中国社会共享传统中的知识共享、社会共建、道德共育等核心要义,不仅有助于准确理解当今乡村社会中普遍出现的“礼治复兴”现象,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亦有着重要镜鉴意义,还可在激活中国社会整体人文精神的意义上,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已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性的历史观与科学方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比较细致地分析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一是从内源因素出发,全面总结中国文化自主发展路向,“通古今之变”的本土成长经验,确立正本清源、推陈出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逻辑;二是从外力因素出发,深刻反思近现代以来“中西之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全球化的影响,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创新逻辑。前者主因在于中国历史内源因素,后者主因在于全球化外力因素,由此建构了庚续至今、绵延不绝、推陈出新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在更高层次的历史观上,呈现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9.
自从百余年前国家溃败以来、我们的文化传统便受到严重的挑战。陷入文化的危机。危险来自两个方面:一面是对传统失去信心和耐心的所谓全盘西化派,  相似文献   
150.
尼赫鲁外交思想形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的外交政策深受其开国总理尼赫鲁本人的印度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尼赫鲁的思想观念就像印度本身那样充满了矛盾,可以说是多种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混合体,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都在他的思想和实践中有所表现。尼赫鲁外交思想的形成既与他本人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同时也受到了印度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思想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