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26篇
  免费   2107篇
  国内免费   571篇
管理学   9564篇
劳动科学   623篇
民族学   6704篇
人才学   3190篇
人口学   575篇
丛书文集   26447篇
理论方法论   4881篇
综合类   54766篇
社会学   9622篇
统计学   832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914篇
  2023年   1873篇
  2022年   1847篇
  2021年   2616篇
  2020年   2231篇
  2019年   2711篇
  2018年   950篇
  2017年   1850篇
  2016年   2519篇
  2015年   3859篇
  2014年   8039篇
  2013年   7517篇
  2012年   8344篇
  2011年   8388篇
  2010年   7888篇
  2009年   8115篇
  2008年   8847篇
  2007年   6694篇
  2006年   5760篇
  2005年   5219篇
  2004年   4848篇
  2003年   4388篇
  2002年   3536篇
  2001年   3059篇
  2000年   2144篇
  1999年   1069篇
  1998年   552篇
  1997年   494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沙平 《民族论坛》2001,(2):39-39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僧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需要,就常以菊花伴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而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馔更是普遍。民谚有“云南十八怪”之说,其中“一怪”就是“鲜花当蔬菜”。地处滇西的大理白族地区,一年四季更是百花盛开,花枝不断,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人们以花卉为美食,从而创造出生活中一道绚丽的“风景”──食花文化。  大理地区可供食用的鲜花有白杜鹃、芋花、金雀花、苦刺花、…  相似文献   
102.
吴晓峰 《民族论坛》2006,(10):62-62
近年来,新晃县依托独特的民俗生态旅游资源,按照“生态旅游立县、文化产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民俗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休闲娱乐业等为补充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一、实施科学定位,确立发展战略享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之美誉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文化产业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旅游兴县——打造夜郎文化”战略,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摆到了突出位置,形成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  相似文献   
103.
栗新 《民族论坛》2006,(12):38-40
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群体意识与个人主义、顺从性与独立性、重“名”与重“利”等观念和价值上的差异,使两国的家庭教育在育儿观、培养方式和培养结果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学习和借鉴美国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娱乐新闻是中国新闻族群中的一匹黑马,它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产物。但是目前娱乐新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内容低俗、形式单一、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品位是其较普遍的特征。只有采取扩大视野、把握定位、树立自觉的文化意识、提高记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娱乐新闻评论的作用等措施,才能解决弊端,使娱乐新闻真正承担起舆论导向和社会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指导原则。同世界上的其他客观事物一样,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事项都有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一种民族文化事项产生之后到底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民族文化事项传承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保护活动,如果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不符合民族文化传承者自身的愿望,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6.
在现代汉语中,“傩”这个字早已被列入生僻字的行列。事实上,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在江西省中部山区一个叫石邮村的古村落里,抑扬顿挫的牛皮鼓声在每年大年初一早晨清冷的空气中响起。神秘古老的傩面具随着刚劲简洁的肢体语言超越时空般地出现在一个个历经岁月洗礼的场景中。在这个民间传统信仰普遍缺失的年代,这个偏僻的村落以“傩”的形式固守着汉族——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源于自身的,最原始最本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7.
对发生在广西临江镇的"四月初九"事件进行了考察,认为尽管从表象上看这是一起由政治斗争引发的社会事件,但实质上却是以互酬为主导的农耕社会的社会整合模式与利润至上的商业社会的商品交换规则,在磨合过程中所爆发出来的社会整合模式之间的冲突,是临江周边村寨壮族人"有福同享"的财富观与临江人"独善其身"的财富观持久冲突的一种表现.据此认为,商品交换不仅是一个商品的流通过程,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不同群体对于商品交换的意义秩序的理解和社会实践建构了它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108.
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日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居在黔、湘、桂交界地区的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祖先属古越人的一支。他们在这块林木繁茂、雾瘴弥漫的山林之地上,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民族长期与自然界相依相存,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信仰文化——日崇拜,并且这种日崇拜始终贯穿于他们的传统文化之中。本文试图就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日崇拜做一点探讨。一、侗族神话传说中的日崇拜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实际上都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民族精神发展过程的神化表述,是特定时期文化的独特表现。当我们透过那荒诞的迷眼的面罩,可以发现其本质就是…  相似文献   
109.
佚名 《民族论坛》2004,(4):36-37
~~黔东南风景线@佚名  相似文献   
110.
黄萍 《民族论坛》2004,(6):56-57
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生命哲学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种证据表明,庄子哲学与南方民族文化特别是楚地诸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庄子关于生命起源、生死观念、生命价值等观点,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南方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