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傩,是一种产生于史前的,具有宗教性与艺术性的古老、奇异而又神秘的社会文化现象.“傩”起源于原始的狩猎活动,而后逐渐演变为一种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周时,傩成为国家礼制,周傩也就成为古傩的样板.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傩礼在秦汉时期出现了一些变化,开始逐渐向世俗化方向演变.这种变化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而渐成主流,并最终促成了傩戏的产生.从傩礼到傩戏的演变,也验证了中国戏剧的起源同宗教祭祀仪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2.
东汉傅毅《舞赋》是我国传世最早的舞蹈表演艺术专论。它用细腻生动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形象阐明了舞蹈艺术的功能,描写了汉代流行的般鼓、长袖舞,记载了民族舞蹈成熟时期的风貌。《舞赋》标志着汉人对舞蹈表情功能和民族形式的自觉探讨,意味着东汉时,我国舞蹈的民族气派真正确立,舞蹈挣脱了政教束缚,走向了独立。  相似文献   
93.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4.
美国本土文学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一直试图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相融合。然而,近年来,美国本土文学展现出强烈的印第安意识。通过《你典当的我来赎回》这个由3个过程——无归属、寻找自我、回归印第安世界——构架而成的故事,亚力克西表现了无归属的印第安人如何依托印第安传统文化,找回自己本来具有的身份,从而赋予现实生活以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5.
文章利用立体坐标法对中日民间艺术进行数字化记录,将日本的传统艺术"能乐"和民俗艺术"花祭"与中国江西省石邮村的"傩舞"进行对比,认为亚洲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艺能表现,在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传达思想等方面具有普遍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96.
结合自己在舞蹈艺术实践中的感悟,提出艺术家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在传承中保护好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在创作中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信仰,在市场传播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充满自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本质,中国舞蹈艺术才能真正达到“好舞必大文”的文化诉求,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建设目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才能得以传承与弘扬。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继续传承,这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97.
历史陈述经后人不断复述与复制,进一步深化它的意义与内涵,历史是前人和后人共同创造--共谋的结果.江西南丰县石邮村的傩神太子也是历史的选择记忆以及文化诠释的积淀成型.傩神太子存在的生态环境、长时间段的历史、社会习俗、民间信仰各因素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展现了傩的多元文化整合的功能、社会身份认同的作用以及它的表现形态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以滇中新平县的彝族烟盒舞为例,运用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民族杂居区舞蹈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传承文化、文化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
鄂西傩面具艺术真诚而质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了鄂西三岔乡谭学朝老人创造的傩面具,他创造的多面傩是其最大的特点所在,丑角傩面生动传神,有些还采用了同构的艺术手法,深入研究这些傩面的造型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层的发掘传统文化,对弘扬和繁荣民间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舞论》(Natyasastra)是印度最早的关于戏剧与表演艺术以及相关主题的一部著作,在印度的文化中相传为一位叫婆罗多(Bharata)或婆罗多牟尼(Bharatamuni)的人所作,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舞论》确切地应翻译为《剧论》或《戏剧论》。在梵语中,Natya一词原始意义指舞蹈,衍生义为戏剧,兼有舞蹈和戏剧的两重含义。该著作并非舞蹈学专著,只是部分涉及作为戏剧表演组成部分的舞蹈。《舞论》对戏剧艺术的起源、性质、功能、表演和观赏进行了全面论述,虽然说这部著作有戏剧百科全书之称,是东方戏剧学的经典,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全译本,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创作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