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0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9篇 |
劳动科学 | 13篇 |
民族学 | 80篇 |
人才学 | 30篇 |
人口学 | 34篇 |
丛书文集 | 597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144篇 |
综合类 | 1032篇 |
社会学 | 208篇 |
统计学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37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48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法村社会支持网络的整体结构研究块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块模型”方法分析黑龙江省一个村落的社会支持网,是针对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进行社会网络意义上的一种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在“劳力支持”网络和“亲属关系网”中都存在四个子群。这种发现揭示了法村村民之间的互助行为的整体模式。“块模型”的价值在于可以揭示多种社会网络的整体结构和关系模式。因此,块模型方法可用来研究特别重视“关系”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3.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发展环境下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发展条件下培育新增长动力、重塑竞争优势的根本举措。新发展格局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对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坚持、深化和拓展。新发展格局理论强调立足于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强调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和更有质量创新为根本动力,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划和开展"十四五"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15.
16.
《管理世界》2018,(12)
未来15年是我国比较优势转换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期,也是国际格局大调整期。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大国博弈等重要因素,将深刻改变未来国际经济格局。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呈现"十大变化"趋势:全球经济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全球经济格局多极化将更加明显;新技术革命推动的生产方式变革将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国际贸易结构与格局将发生改变,数字化、服务化突显,规则更趋强调高水平的便利化、自由化;全球跨境投资将在波动中上升,跨境投资规则制定出现新趋势;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越发达国家;绿色发展将成为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全球能源结构与格局将深刻变化;全球粮食安全总体状况将有所改善;国际金融中心将多元化。外部环境的这些重大变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把握好国际经济格局变化新趋势,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7.
康方言较之于安多和卫藏的方言,分布地域广,内部又分多个土语群.康区地理上的分散格局和经济形式二元(农耕与游牧)化等多个外部因素对母语继承和方言接触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最终促成了多个土语群格局的康方言.康方言主要分3个土语群(也有四分法),这3个土语群又称为康方言的三大次方言,即北路次方言、南路次方言、牧区次方言.划分这些次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差别;其次是词汇差别,语法基本一致.昌都话属于北路次方言①,在北路次方言沿西线土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昌都话元音变迁的研究,能为了解和认识康方言元音变迁的一般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从分布的格局上看,《格萨尔》的流传有若干个点,四条线和两个面。点连成线即东北线、东南线、南线和西线四条线。线铺成面,即东北线向北在蒙古草原驻足,又向四周辐射,形成以蒙古草原为中心的蒙古族《格萨尔》传播面,东南线、南线和西线铺成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藏族《格萨尔》传播面。 相似文献
19.
卡里斯玛、公共性与中国社会——有关“差序格局”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已有的研究大多从个体与不同类别的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差异性出发来讨论。笔者以为,类似的模型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文化里找到,仅从这一视角出发肯定有所偏差。事实上,费孝通认为存在两种“社群”:由团体格局所形成的“团体”和由差序格局形成的“社会圈子”。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不在于西方只存在“团体”,东方只存在“社会圈子”,而在于这两种“社群”在社会构成上的不同。笔者由此指出,“差序格局”的实际含义是强调由“差序”所构成的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主导与支配地位。中国所谓的公共领域,实际上由私人领域扩张与转化而来,或者受到私人领域的支配,这也使得中国社会的公共性供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处于“差序格局”中心的某个个体或某一批个体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