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409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8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732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来,经由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党内民主的"生命"意义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动力;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是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因此,努力实现对党内民主"生命"意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党内合作,对于国共两党都不是无条件的。孙中山之所以坚持党内合作是惟一的合作形式,前提就是共产党必须服从国民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最终接受这一形式,其原因不仅在于共产国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更重要的是在三大前后从理论上也认同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在此前提下,中共提出国民党必须是各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中共在国民党中必须具有独立性作为党内合作的两个条件。然而,这两个条件并没有得到国民党方面的认可。在苏俄、共产国际的作用下,两党的党内合作是在分歧并不明显的情况下确立的,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不稳定性、暂时性的特点。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党内合作形式不能简单否定。同时,考虑到中共实现其独立性的困难程度,对这一合作形式的肯定不应该绝对化。随着上述合作条件的相继变化,对这一合作形式的肯定评价也不能贯通整个国民革命时期,而只能限于两党合作伊始。  相似文献   
153.
赵洪霞 《理论界》2004,(2):39-4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保证党的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充分体现出我党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和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党的各级组织的监督和党的专门机构的监督。列宁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监督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人,其党内监督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列宁的党内监督思想对于完善我国的党内监督体制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列宁的党内监督思想首先,…  相似文献   
154.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党要跳出政权得而复失的周期率的怪圈.就必须经受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这两大历史考验。其中,把腐败的危害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对古今中外众多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在国内,从秦朝到清朝,从李自成、洪秀全到国民党;在国外.从日本自民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到印度国大党,从苏联解体到东欧剧变。政权腐败无不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5.
党内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体制外和体制内、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索,但并没有真正找到一条能够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必须从执政党的改革和建设开始,执政党的改革关键在于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建设,是适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6.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柱,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学的新发展。早在社会主义政治学诞生之前的形成阶段,“政治文明”便被纳入了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理论视野。1844年11月,马克思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就直接而明确地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用以反映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政治关系和政治形式的进步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57.
龚志伟 《理论界》2004,(4):264-26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是实现高度的人民民主。同时,人民民主的实现,需要党内民主的支撑和配合。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赖以发展的前提,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关键。党内民主的发展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这种作用是由共产党的宗旨、性质和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决定的。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从根本上说,就是始终代表人民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政治利益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这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共产党也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58.
完善人大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改革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突破口,重点释放人大已有的政治功能,使之充分发挥代议与监督的职能。行政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作为政治改革的替代方案,在政治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这些改革局限是十分明显的。党内民主从策略和性质上讲都不能成为当前政治改革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既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同时又能够实现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目标。人大改革一方面要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监督人大,这是人大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9.
由于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常艰巨性,党的高度集权成为必要;夺取政权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使这一体制得以强化,民主始终难以成为现实中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而商品经济内在的主体的平等、独立属性成为民主发育、生长的前提,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科技的进步,权力日益向社会转移,人们有信心、有能力,也应当更多地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从而构成党内民主发展的现实的基础,在国际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又是一种历史必然。为此,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党内民主以顺应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60.
《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对《条例》形成和最终定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种科学制度的形成,首先是思想内容奠定在先,用以体现思想内容的制度安排在后。在中国共产党视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的今天,深刻理解《条例》背后的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对于切实实践《条例》的规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