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05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249篇
管理学   3877篇
劳动科学   316篇
民族学   684篇
人才学   897篇
人口学   264篇
丛书文集   11040篇
理论方法论   2279篇
综合类   21604篇
社会学   3570篇
统计学   67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834篇
  2020年   845篇
  2019年   642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637篇
  2015年   1169篇
  2014年   2494篇
  2013年   2121篇
  2012年   2307篇
  2011年   3208篇
  2010年   3195篇
  2009年   3297篇
  2008年   4241篇
  2007年   3235篇
  2006年   2825篇
  2005年   2499篇
  2004年   2028篇
  2003年   1692篇
  2002年   1512篇
  2001年   1354篇
  2000年   843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当代中国的充分体现。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当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把造福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人和社会的关系做出唯物史观阐释,将人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之中,明确了社会发展是人以自身力量不断满足个体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过程,历史地规定了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遵循人民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人民立场便内化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政治品格,凸显了维护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归宿。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满足最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又着眼于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矛盾变化的需要,正是中国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域中的"人民性"推向更高阶段的理论自觉,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53.
朱建伟  徐军 《理论界》2020,(12):16-23
马克思人民性思想是在批判吸收多种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引起马克思对人和人类的关注;启蒙思想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权与自由一度使青年马克思成为启蒙的追随者,开始进入探求人民性的实践领域;费尔巴哈帮助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进入现实的人;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扬弃使得马克思在重新发现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中发现历史的真正主体——人民。马克思通过对上述思想资源的吸收转化书写出一幅人民至上的画卷,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找到一条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54.
钟茂初 《河北学刊》2020,40(1):154-161
制定生态环境政策机制,必须考虑其政策的有效性,并考察行为者的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构建。针对理性行为者的成本—收益计算,应选择适当的生态环境规制强度才具有效性;针对风险规避型行为者,应选择适合的生态环境规制方式才能够达成博弈均衡;针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应制定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选择环保努力的生态环境规制手段;针对地方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主体可能存在的非理性行为特征,可借鉴塞勒的行为经济学认识构建政策机制,有效推进各相关主体采取生态环境友好型行为。  相似文献   
55.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为历代中国人所尊崇,在当前社会浪费现象严重、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人们影响深刻以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制度建设以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等,极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6.
赵炎秋 《学术研究》2020,(4):144-151+178
概然律指人物与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与发生率。《平凡的世界》存在理想化的人物与现实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小说中部分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小说的现实性。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不能只考虑可然律与必然律,还需考虑概然律。概然律是衡量文学作品现实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概然律与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有着密切的成正比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作品中人与事的概然律高,作品的现实性就强,反之就弱。《活着》《阿Q正传》《静静的顿河》《第六病室》都是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活着》中的人与事的概然律不高,因此其现实性与其他三部作品相比也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57.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由两个部分构成:"党的领导法规"是对党的领导权的规范;"党的对外政策"是依据"党的领导法规"对外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党行使其领导权的具体方式。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是党规与国法之间的桥梁,其正当性来源于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马克思主义领导党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作为马克思主义领导党的中国共产党依据党的领导法规制定党的对外政策,党的对外政策引导国家法律的变革;法律变革完成之后,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则应当"在宪法法律内活动"。"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依据宪法和国家法律"依法执政",马克思主义领导党则应当依据宪法和党的领导法规制度进行"依规领导"。党内法规的对外效力不是其对内效力"外溢"的附属物,而是以党的领导法规为规范依据的直接效力。  相似文献   
58.
胡玉萍 《社会》2006,26(4):57-70
美国少数民族学业成绩的多样性是美国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和评价美国教育人类学家奥格布的文化参照框架的差异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和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59.
曾竹 《社科纵横》2006,21(2):18-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要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实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近现代以来对国家政府治理行为的基本要求。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二者又具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法治原则的要求;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保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具体实现形式;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在政权组织形式制度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应对我国的政权组织制度进行改革,以实现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0.
毛乃佳 《社科纵横》2006,21(3):147-149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以期为甘肃省经济的大力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