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80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吴郡顾氏作为江东本土文化世族的代表 ,自汉代以来 ,特别在孙吴时期形成了厚重的德义门风 ,此后代代相传。在学术文化上 ,自东晋以后 ,尽管顾氏子弟接受玄学新风的熏习 ,但其根本特征则仍然重视儒学 ,因循汉代的治经风尚 ,这使顾氏子弟与那些玄化名士的行为大异其趣 ,从而保证顾氏得以维系宗族内部的团结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52.
六朝时期,长三角地区大致相当于当时所谓“江东”地区,它在秦汉尤其是东汉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地理、政域地理开拓业绩的基础上,伴随着人口的继续集聚,水利工程的兴修,铁制农具及牛耕技术的广泛推广,社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开发速度明显超过南方其他地区,为唐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并使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区和经济中心,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直持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3.
程丽娜 《船山学刊》2010,(3):167-169
魏晋六朝时期,"哀美"开始成为艺术审美的风尚,成为文人自觉的追求,表现哀美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逐渐放出了异彩。究其源头,"哀美"自有其深厚的历史及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4.
船山诗学崇尚真情,对汉魏六朝诗歌中的质朴自然之情加以推崇,呈现出汉魏六朝祈向。这一祈向体现了崇尚悲美与自然的精神,是楚歌中悲情的传承,对清代文学特别是道咸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对于六朝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学界尤其关注江南开发史的研究,六朝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有关六朝的诸多历史问题,使得学者们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探讨,成绩巨夥。但对于史学发展研究方面,则明显投入精力不足。截止上个世纪90年代,曾陆续出版了几部有关六朝  相似文献   
156.
作为一种与政治文化系统充分结合的文学活动,六朝志怪书写无法逃离权力话语的影响与规约.一方面,部分志怪小说在创作之初即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受制于历史语境与撰者身份背景,一些志怪小说不自觉地贯彻官方意志.以上两者共同使志怪小说呈现出当时政权所欲表现的政治安排与次序,即政治秩序.挖掘六朝志怪文本中隐匿的政治操控因素,旨在观察权力在其中的运作方式与言说策略,为理解六朝志怪文学的写作性质与内容样态增添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57.
睡虎地秦简《诘》篇是志怪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渊源性文献。作为巫术之书,其中志怪因素较多,不少条目已具有志怪故事的雏形。特别是其中的鬼怪形象、驱邪巫术及部分条目中体现出的叙事结构、人与鬼怪的交通模式等皆深刻影响了六朝志怪小说;其中的一个条目或片段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已经形成一种类型化、规模化的书写。《诘》篇与志怪小说同属于巫文化,这是两者发生联系的重要原因;巫术的生活化特性和民间传播的特性也促进了巫术的故事化,促成了志怪因素向志怪故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8.
《离骚》中的女子意象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中的女子意象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女子之美与花草的联系、女子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女子的个性精神的差别上。这种差异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美学追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对文人人格、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秦汉江南经济是史学界较为关注并作了一些有益探讨的问题。但由于在“江南”范围界定上的模糊不清,导致现有研究颇有拔高之嫌。笔者以为,秦汉时期的江南经济虽较前代已有大发展,但充其量还只是零星、局部的开发;而到六朝时期,由于西晋末年中原世家大族的大量南迁及东晋南朝政权的定都建康,使得江南地区成为基本经济区,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携手合作,江南经济由此转入了大规模的全面开发阶段,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0.
六朝时期江浙士人守丧出现了一种不食盐的风俗.这种守丧不食盐风俗虽发生在六朝时期,却是对汉代以来中国传统守丧习俗的继承,这一习俗与两晋时期流行的玄学风气有很大差距,这可见江南地区更多保存了汉晋以来的传统文化.江南地区对汉晋文化的保存,与同时的北方相比照,更能看出江南文化承系传统文化的脉络,这为江南地区以后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