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7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783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102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091篇
理论方法论   167篇
综合类   2527篇
社会学   228篇
统计学   421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将非合意产出农业碳排放纳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基于SBM-ML指数法测算2004—2020年30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时空演进态势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并存在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双重驱动的现象。(2)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三大地区划分视角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年均增长率持平,东部地区次之;从八大经济区视角来看,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年均增长率最快,东北综合经济区的年均增长率最慢。(3)通过泰尔指数可以看出,各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组内差异,三大地区的组内差异贡献率高于八大经济区的组内差异贡献率;核密度估计曲线整体有右移倾向,说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其地区差距大致经历先缩小后增大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2.
在“零碳革命”深化改革阶段,破解资源诅咒问题对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采用201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FGLS模型、交互项回归模型和非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及要素流动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区域比较显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2)要素流动效率对资源诅咒现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总效应上看,这一抑制效应表现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3)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要素流动效率区间,且随着要素流动效率门限值的提升,要素流动效率提高对资源诅咒现象的抑制作用增强,更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吕祥伟 《统计与决策》2022,(23):126-131
在绿色发展背景下,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两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后,制造业集聚的环境负外溢性以及技术锁定效应强于环境正外溢性和技术创新效应,导致制造业集聚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制造业集聚对私营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更强。扩展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企业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均会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制造业集聚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主要是由于制造业集聚阻碍了企业绿色技术进步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4.
李永芳  吕慧  宋琪  陈扬 《管理评论》2022,(9):232-242
现有关于员工工作绩效前因变量的研究大多关注了个体、组织和环境中相对稳定的特征因素,很少关注员工所经历的动态事件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本文从员工所经历的非负面事件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员工感知的事件关键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对服务行业188名员工和58名团队主管配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事件关键性通过正向影响员工主动行为,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绩效;正念正向调节事件关键性和员工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结果从理论上丰富了事件和员工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实践上对企业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在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作为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数字经济对知识要素的正向激励与反向促进,具有化解不确定性作用的隐性知识已成为新型企业的关键资源。隐性知识包括方向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当企业需要依靠方向性知识或方法性知识来化解不确定性时,则应该将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交给相应知识所有者。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知识要素越来越多地影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并分别以隐性知识交易企业所有权,固化知识获得合约中的固定工资和显性知识进入知识产权市场三种方式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106.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型本科二表A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特点,针对大学数学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改革问题,提出在教学改革中将分层次教学和教师挂牌授课统合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将知识点细化出知识要素,设计出多套各有侧重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平时成绩考核比例,强化过程考核,期末考核依据教学侧重点出题,但是不出原题、讲过的题.实践表明,这些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7.
赵伟  贾玉平 《浙江学刊》2003,(1):160-165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就1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如下看法(1)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2)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 ,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 ,就 1 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提出如下看法 :( 1 )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 ;( 2 )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 ,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 ,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 ;( 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 ,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 ,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在邓小平、江泽民生产力理论基础上的第三次重大发展,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发展观认为: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力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都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资源和环境是生产力组合和发展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因素,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注意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生产力要素应合理流动,要跨区域进行生产力要素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者相辅相成,更能增强综合国力;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加快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曾经辉煌的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困境的产生一部分自然要归结于外因,然而更需要探究的是,出口企业自身的缺陷是否才是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本文运用PVAR模型,分析了出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作用,得出结论:出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积极影响,在纯技术效率层面上甚至有消极影响。因此出口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可能是出口固化了中国企业产业链的低端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