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7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961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中国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中国菜的命名理据也是多种多样,可分为主要理据和次要理据两种:主要命名理据包括菜的主料、配料、刀法和烹饪方法;次要命名理据有历史典故、动物名、植物名、贵金属或玉石、缩略语、地名、吉祥语,等等。翻译中国菜名时,不同命名理据的菜名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即以主要命名理据来命名的菜一般用直译法;以历史典故或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要用直译加注法;以动物、植物、贵金属、玉石、缩略语和吉祥语命名的菜名要使用意译法;以地名命名的要采用音译加直译法。  相似文献   
92.
温万  肖锋  赖宝平 《源流》2012,(9):48-51
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文化工作会议上,革命老区南雄市珠玑镇文化站荣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称号。这是南雄市第一个被评为省特级的乡镇文化站,也是这次获评的韶关市两个省特级文化站之一。"珠玑文化"这朵奇葩在南粤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了。珠玑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南雄市的副中心,是南雄市中部地区的商贸中心,农产品集散地。该镇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93.
沈从文是受到过废名影响的作家,两人都用抒情诗的笔调来进行创作,废名的诗作小说蕴涵着禅趣,沈从文的诗化小说刚带着楚巫文化的烙印。两人都描写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废名展示平静恬淡的田园世界,表现他自己超然尘外的宁静心态,沈从文刚通过笔下的理想世界呼唤一种良善的人生,以积极的“人性治疗者”自称。文章通过对两位作家同中见异的比较,探析出一些现代乡土抒情小说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94.
关于榆中的位置历史上聚讼纷纭,影响最大的是以晋代徐广、北魏郦道元为代表的金城郡榆中(今甘肃榆中县)说,以三国苏林为代表的上郡榆溪塞(今陕西东北)说,以唐张守节为代表的唐胜州北河北岸榆溪塞(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说,当代还有钱穆先生的上郡榆溪塞说。而周清澍等学者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唐胜州北河北岸榆溪塞说。苏、张、钱、周等学者所言榆中实际上是"榆中地""榆中关"而非"榆中县"。榆中县的位置可归纳为"兰州东"和"兰州西"两种说法。《水经注》、元《一统志·兰州·古迹·汉榆中故城》、清吕吴调阳《汉书地理志详释》、清吴卓信《新注地理志》、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等认为在兰州东;明《寰宇通志》、《古今图书集成·方舆典》、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认为在兰州西。本文第一次提出两迁说,认为榆中得名之由与大、小榆谷有关,其故城在今大通河下游(兰州西),曾一度内迁至现位置(兰州东南),民国时以"榆中"为金县命名,榆中城又回到现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95.
从战国中晩期到汉代初期,"名""法"并举的现象格外普遍,两者同样被视为现实政治中最高的、最为根本的因素,是统治者必不可少的两种统治手段。战国中晩期到汉初正是追求绝对君权的政治体制成长完善时期,为专制君主服务的带有普遍性、绝对性意义的法则、标准系统,是由"名""法"共同体现的,两者在性质上类似,在机能上有分工的不同,可以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6.
抗战爆发: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分界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 ,抗战爆发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 ,此后 ,中国文学开始了一个很长的“共名”时期 (这个时期的下限尚有待确定 )。论文同时指出 ,鲁迅去世与抗战爆发在时间上几近重合 ,是这一分界能够成立的关键 :这一重合直接标志了战前新文学的某种精神的终结  相似文献   
97.
为了更好地研究英语名祖词的分类标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例证分析法,以名祖词来源为出发点,在总结国内外名祖词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的新原则——真实性。在此原则指导下对英语名祖词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丰富英语名祖词的相关研究,服务于英语词汇教学,进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8.
整个“南海仲裁案”新闻报道中,翻译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对翻译报道中不尽人意之处有必要作一些反思。从以名举实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南海新闻翻译报道明显存在着诸多不足。分析研究表明,媒体对“th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ruling”“South China Sea”“Scarborough Reef”和“Taiping Rock”等关键性词语翻译欠妥,这样的新闻报道容易造成误会并带来不良后果。基于此,国际新闻报道过程中应提倡树立国家翻译安全观,国际新闻的翻译、编译和摘译等必须讲政治,切不可率尔操觚、张冠李戴或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99.
文章旨在探讨《老子》为何将“吾不知其名”的“天下母”“强字之曰道”。通过梳理文本中“道”字所需承担的创生性、规律性和法则性三种功能,以及追溯《老子》之前“道”字的已有内涵,我们确证两者之间存在符合关系。“帝”与“天”在充当至上概念时所暴露出的人格性、具象性以及外在干预性等缺陷,使它们丧失了与“道”竞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0.
由于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福斯特的作品中经常缺乏父亲形象,而福斯特小说中的“父亲”问题也很少受到关注。拉康关于父亲的理论受到广泛关注,这一理论认为,父亲-母亲-孩子的三角结构是组成稳定家庭的关键因素。父亲的缺失会使这一稳定结构遭到破坏,但是,由于父亲缺失遗留下的位置会由他人或他物来填补,父亲的缺失也是象征性的。在福斯特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父亲的缺失就是象征性的,父亲对女儿的监控作用通过其他人物得到了实现,文本中缺失的仅是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声音却是贯穿始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