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51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本期导读     
  相似文献   
22.
一派日暖风轻的明媚春光中,"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北京站"开幕式于3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在中国美术馆正门方厅隆重举行。当代中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邵大箴,中国新闻出版署原署长于友先,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著名诗人、国际笔会理事、德国高级科  相似文献   
23.
《诗经》里头的诗歌,很善于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生动可感的具体事物、细节和场景,来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郑风·缁衣》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一片至情,却不直接说出;只托言缁衣层叠咏叹,致其绸缪缠绵之意。缁衣之魅力,亦由此可见了。那么,缁衣何物?缁为深黑色,是在玄色的基础上再加以染黑而成的。《周礼·考工记》云: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贾公彦疏:若更以此緅入黑汁,则为玄。  相似文献   
24.
从工笔人物画课程的特点、教学规律、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线描、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写实"与"写意"并存、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新的技法和材料的运用等几点应加强重视和改进的建议。高校工笔人物画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对传统工笔画简单的延续,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建立起既与传统工笔人物画相通,又与当代艺术发展相协调的造型艺术的研究型课程。  相似文献   
25.
人们论及中国文学艺术写意性时,往往把始终处于文坛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散文排除在外。本文从唐宋散文、先秦诸子、先秦两汉的史传散文入手,论述了中国古代抒情文、说理文、记事文的写意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指出中国古代散文同样具有写意性的传统特色。文中还对中国古代散文写意性形成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虽然概念模糊,理论凌乱,但它确实为文革后戏剧理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当时绝大多数具有解放性的戏剧评论都是从各个侧面对黄佐临观点的响应、重申、补充或深化."写意戏剧观"开启了建国后演剧多元化的时代.分析"写意戏剧观"形成的过程、缘由及内涵,可以看出"写意戏剧观"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由戏剧革新的现实需要催生出,我们无须苛求它未能创造出科学体系或强加给它体系.  相似文献   
27.
黄筌徐熙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黄、徐两派的绘画思想、绘画题材、表现手段等进行比较、研究,对继承与发展中国绘画传统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在北宋后期的赋坛,黄庭坚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位重要作家。黄庭坚充分认识到个人修养与辞赋创作的关系,也认识到超越辞赋的创作传统必须建立在继承、融会传统的基础上。他的散体赋或表现道德情怀,或探索艺术人生,见解深刻,情韵悠远,语言精警。他的骚体赋继承并发展了骚体传统,充分展示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道德完善的追求。在艺术上,他的赋重在传神写意,使辞赋中的铺张描写赋予诗意般的韵致,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辞赋描写心灵感受的功能。他的赋重兴寄、重含蓄,融会传统,自由挥洒而又不逾规矩。  相似文献   
29.
话剧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变革和转型与当时的"戏剧观大讨论"休戚相关,话剧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碰撞和互动中完成的。这次讨论最初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对"戏剧观"定义的不同理解,还有关于写实和写意以及"假定性"等具体问题;后来讨论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定义,开始从美学、心理学、观众和民族文化等角度来切入论争的话题。这场讨论为话剧多元共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坚实的现实基础,但如果想还原当时鲜活的历史场景必须依赖于真实细节的扫描。唯如此,才能倾听到历史的声音,也才能追忆失去的历史。  相似文献   
30.
油画与中国水墨写意在即时表现和画法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二者融汇创新,最终生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中国写意油画。中国写意油画面貌多样、各具特色,但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传统思维与写意语言的特征和关于本土化语境的描述。随着对中国写意油画探索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从最初对技巧的关注转向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写意油画越来越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应当敢于打破画种界限和艺术观念上的窠臼,在传承与变异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话语和艺术评判标准,这对当下中国写意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