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51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写意花鸟画章法中包含取形造势的方法及主与宾、奇与正的关系问题。章法的布局既要符合中国人的视觉规律、思维方式,又要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构图关系,从而在一定的变化中达到章法之美。  相似文献   
52.
缺失文化底蕴和急于事功是当今花鸟画坛存在的隐忧.湖南画坛"三老" :王憨山、易画境、欧阳笃材,苦追传统数十年,至晚年方各创新路独树一帜,是继承和创新的"样板".继承是创新的出发点,创新是目的.思想、生活、技法是创新的"三大法宝"舍此别无坦途.  相似文献   
53.
话剧《桑树坪纪事》在由小说改编为剧本、由剧本发展到舞台演出的两度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徐晓钟长期追求的“兼收并蓄、以我为主”的美学原则,这种写实和写意相结合而以写意原则为主的手法,使话剧《桑树坪纪事》成为新时期话剧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54.
名家艺苑     
《中国民族博览》2020,(5):I0003-I0003
李兵,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兵极具个人风格的笔墨语言和以黑置白的独特表现手法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上乘境界。其作品广为海内外藏家和文博机构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等收藏,并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  相似文献   
55.
明清鼎革之际,遗民画家恽寿平将其隐逸特性融入到他的没骨花鸟画中,通过对师法临习对象的选择、绘画题材的表现、古淡清丽色调的追求、点染同用笔法的运用等,表现出其幽淡、闲适、清逸的审美意趣,不仅使得日趋衰微的没骨花鸟艺术重放异彩,而且通过绘画诉说着一位遗民知识分子坚守志节又郁郁寡欢的凄凉,不满现状又无力改变的无奈,强调着画家鄙薄世俗的气节。同时对庄子精神的解读,表现出他的宇宙情思与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6.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7.
作为重要的中国画门类,花鸟画创作的写生环节极为关键,画家能够通过写生感受自然生命力,明确物象基本生长规律,获得创作灵感.基于此,本文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国花鸟画传统写生观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中国花鸟画传统写生观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启示,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8.
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经过了历代艺术家的努力,探索了一条具备民族特色的中国风景油画发展之路。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中,艺术家们从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中寻求艺术真谛,学习和研究中国“天人合一”美学观的精粹,形成了中国风景油画的民族化特征。本文结合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特征,对风景油画的民族化发展之路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59.
对活跃在中国画坛的油画家进行的写意油画创作与研究状况进行了跟踪研究,从"写"和"意"两方面结合目前油画家的创作与实践,分析了中国写意油画的独特审美内涵,揭示了中国写意油画强调意境的主观构建和极富想象力的艺术特质,并提出中国油画家在系统学习和研究西方油画技法的同时,把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意趣、表现技法引入自身的油画创作,可以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写意油画。  相似文献   
60.
“意”是“写意”的核心,“写意”是中国画艺术的精神内涵,而写意精神的式微和消解则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症候之一。宋人绘画批评中的“意”由三个部分构成,即作为诗意的“意”、作为情意的“意”和作为“理意”的“意”。宋人倡导的写意精神,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