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91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王永平 《阴山学刊》2002,15(6):27-3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还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曾经最发达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2.
张国庆 《学术交流》2002,(5):150-155
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经济主要有渔猎、畜牧和农耕三大形态。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三种经济形态之中 ,分别呈现出了经营重点、生产方式及所有关系各不相同的特征。探讨古代东北地区各民族经济形态 ,比较其内涵差异 ,有助于深化古代东北地区民族经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3.
继承传统农业精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 《学术交流》2004,(5):62-65
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造了"三才"、"三宜"的农耕理论,发明了多种适宜天时地利的农业模式,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精耕细作、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传统农业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继承这些传统农业的精华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仍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周祖农耕文化思想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祖在农耕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生产经验,并从总体上分别论述了农耕的地位、农耕总体指导思想、农耕宏观调控、农耕政策、农耕基础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光照万代和卓有见地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些至今仍有启发意义.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和鉴别,汲取其精华,以推动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5.
属国是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间经济文化交往的特殊形式。汉武帝增属国,因故俗统治归降民族人口,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其中直接交融,形成当时两种文化交往最繁盛和草原文化保持最浓厚地区。  相似文献   
116.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设立农民丰收节,是新时期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对中国传统农本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转型;它是对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它是对农业社会人们形成的优秀品德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它是对乡土文化的记忆和再造,有利于具有各地特色的充满乡音乡情乡风乡俗的新农村的建设。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地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对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农业强大、农民富裕,农村美丽的乡村振兴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上古地中海文化区三大文明(埃及、苏美尔和希腊)的乱伦神话进行整体透视,从比较文学角度探讨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揭示乱伦主题在早期文明中发生的特定宗教观念语境,解读神话母题与农耕信仰的本源性因果关系.苏美尔创世神话突出表现两代神祇之间的乱伦与暴力杀戮倾向;古埃及的神权政治所建构的父母子三角关系神话,也以不惜乱伦为代价追求男性生命的再生与王权永恒.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为代表,希腊文学完成了对已流行数千年的代际冲突之主题的改造和提升,将该主题置换为英雄的无意识过失,让人伦道德引导下的自我问责和另一个异常古老的替罪羊主题组合再造,从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俄狄浦斯王》.  相似文献   
118.
119.
本文以2013年巴蜀文化研究动态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巴蜀社会、非遗以及农耕文化等诸方面的关系。2013年巴蜀文化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创见、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内容涉及巴蜀社会、非遗、历史地理等方面,并呈现出注重对巴蜀文化内涵的解读、突出区域内历史文化名人研究、重视文化的社会效益研究等特点,但对于巴蜀文化自身的演变规律以及为古蜀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的农耕文化等诸问题所表现出的历史认识和哲学反思仍尚显薄弱。  相似文献   
120.
消失的媒介:农耕时代民间年画的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载体的角度看,民间年画是农耕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娱乐生活最普遍的一种印刷媒介形式.中国古代民间年画的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是同一的,同属一个社会阶层,处于同一生活氛围,有着共同的文化意识和审美取向,所以,在农耕时代民间年画作为承载和阐释社会精神的先进、廉价而又实用的传播媒介,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它不但广泛而深入地传播文化知识、人文精神等,而且有效地发挥了其调节社会关系和教化宣传的媒介功能.作为印刷媒介,年画创造了农耕时代人类传播史上的文化奇迹.虽然,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和工业文明的兴起,民间年画已经失去其大众传媒的地位和功能,但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年画仍具有一定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