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1.
爱情不等式     
【正】遇到他那一年,是上高中吧!他从外校转学过来,第一眼看见她,便傻傻地瞅着她乐。考大学之前,他曾偷偷地问过她:"你准备报考哪所大学?我们一起。"她笑,恶作剧地说:"我的成绩那么烂,考上哪儿算哪儿。"他一再追问,她才故作神秘地说:"别告诉别人,我打算报上海的大学。"得此信息,他如获至宝,美滋滋地去了。  相似文献   
12.
刘大櫆以诗文流芳,吴敬梓以小说传世。二人生活时代相同,地缘相近,人生经历和思想认识有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两人都分别通过不同方式对科举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在时代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他们的科举经历和科举观加以比较,既有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刘大櫆的思想全貌及历史地位,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吴敬梓及《儒林外史》,从而更好地看清两人生活时代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禁锢和摧残。  相似文献   
13.
蒋寅 《江淮论坛》2014,(6):165-170
姚范和刘大櫆作为桐城诗学史上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过渡性人物,虽然在诗歌创作和批评方面没有取得较突出的成就,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两人的诗歌评点和理论对桐城诗学传统的形成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确立了以杜甫、韩愈、黄庭坚为核心的风格统系,奠定后来桐城诗学师法前贤的基本宗尚;基于研究诗歌的心得,参照文章学的基本概念建构起桐城诗学的概念系统;以大量的文本批点为后学开示学诗门径,形成桐城派通过评点来提示诗文义法的教学特点,最终为桐城派诗学传统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越来越物欲化了,有朋友问我,有没有与此不搭界、与物欲不紧相依附的呢?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真正的文学!我出生在湘西大山深处,刚好县名叫作龙山。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人们崇拜的偶像,是千百年来汉文化中写之不尽、书之不完的精神高地。龙与山结合在一起,自然就让人感觉这山不一般了,就有了灵气,就  相似文献   
15.
抗命     
正镇办企业隆鑫公司这几年办得不错,产品已经打进了欧美市场,因为业务需要,要面向社会招聘一些新员工,因为条件优厚,前来应聘者挤破了隆鑫公司招聘办的大门。负责招聘的是公司人事部副部长张青春,他有条不紊地接待着每一个应聘者。快到中午时,一个应聘者来到了张青春面前。这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材、模样都很一般,张青春看了看他的简历,上面写着:刘大力,21岁,大专学历……他是来应聘总经理助理的,这个职务需要大学本科学历,还需要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很显然,刘大力都不够格,所以张青春就想对那个小伙子说一声抱歉。  相似文献   
16.
刘世承 《老友》2014,(9):30-30
正江西省赣县梅林镇光彩社区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朱盛昤。这位曾在铁道兵部队国防施工中患上Ⅱ期矽肺病的老人,虽然老伴病故多年,但从未感觉到孤独无助。朱老说:"因为我有一个知书达理、勤劳善良的好儿媳——钟玉兰。"  相似文献   
17.
吴明华 《决策》2014,(4):28-31
两年前,当28岁的刘大卫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安徽界首当"职业农民"时,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刘大卫有自己的梦想,他不是像祖祖辈辈那样种几亩薄田,而是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在上一辈人看来,跳出"农门"又回归农业,让人难以理解;而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别人种,很多农民难以接受。然而两年后,这一切都发生了转变。今年初,刘大卫的家庭农场规模已达2000亩。  相似文献   
18.
正小区门口有一位年纪很大的卖菜老人。天冷了,他在寒风中瑟缩着,风吹动了他灰白的头发,看上去很沧桑。每天傍晚,我都看到邻居张姐去老人那里买菜。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常常和张姐一同上电梯。连续好几天,她都买了一大堆莱。我好奇地问:"每天都买这么多莱,吃得了吗?"她笑笑说:"我是为了让  相似文献   
19.
爱他什么     
王腊娃,1978年出生在一户山村农家,15岁成了孤女。没上过一天学的她,走出大山,到城里打工。她能干的活儿不多,只好挑那些保姆、搬运工之类的工作干,而且都干不长,因为她一不沾邪,二不愿意受气。1998年的春天,她流落到山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桐城派散文家中,刘大櫆文论思想上承方苞,下开姚鼐,是清代散文理论定型的关键部分。刘大櫆乐于学习古人,博学约取,尤其推崇韩愈散文,汲取了韩文尚奇、尚变、文从字顺的散文主张,发展了韩文气盛言宜、古文文法、审美趣味的观点,最终提出的“神气、书卷、经济”的散文创作主张并致力于指导自己的散文创作。这一主张启发了姚鼐的“义理、考据、词章”的散文观,对后世散文创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