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59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生态旅游是一项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随着环境危机背景和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消费生态旅游席卷全球,迅速得到普及和流行.阿里地区是我国的最西部内陆地区,深居西隅,是青藏高原地势最高、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实施生态旅游尤为重要.对西藏阿里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区划,并根据各个分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其目的就是为实施科学的规划和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奠定基础,提升当地旅游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2.
孝感地名考     
地名,它是过去和现在的见证。一个个地名承载许多许多的信息是由社会,地理,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一个地区文化、经济、旅游等各项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考察地名来源对于当地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孝感,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孝文化”之乡,其地名也含有大量丰富的历史信息,特别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动人传说,它的地名形成原因更是跟孝感的发展前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以及河南古今的诸多名称如"中国"、"华夏"、"中华"、"中夏"、"神州"、"豫州"、"中原"、"中州"、"河南"等的含义及其得名缘由,均与古都洛阳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洛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4.
中越两国地名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越南地名研究主要还是受中国地名研究的影响,两者有各自偏重的领域。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在地名研究领域有许多可合作的地方,尤其是对两国相邻地区地名的合作研究,将会有利于两国地名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民族地区地名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面临评估标准难以统一、保护制度不完善、开发利用手段单一等问题。基于湖南民族地区地名特征的分析,构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湖南民族地区地名文化价值评估体系,为地名文化价值评估提供参考。提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合力、公众参与进行地名保护。探索地名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06.
这是一句有名又有其事的地名俚语。市区县前头东起华盖里,西至解放街。明代称作道爱坊,清时因地处永嘉县治之前,更名县前头。民国时期分为二段:将东段改称为大沙巷,解放后二段又重新合并仍名县前头。很久以来,县前头有二大亮点:一是衙门  相似文献   
107.
地名是民族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地名又是承载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旨在通过对青海民族语地名的分析,以探求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8.
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西域地名语言背景是多方面的,许多地名的来源涉及吐火罗语、汉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粟特语、塞语、梵语、波斯语、伊朗语、藏语等多种语言。目前学术界对于地名与西域历史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些论述,但鲜有专门以特殊地名为视角的论述出现。现以此为视角,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研究新疆地名所反映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侧面。文章认为,新疆地名的横向和纵向结构中不仅能反映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历史依据和普遍性背景,而且还能以此为研究切入点,为深入挖掘地名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符号提供新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10.
混成耕牧制在彝语地名中的反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成耕牧制是一种普遍流行于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生产方式。彝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甚至部分汉族和布依族都曾实行过这一生产方式,有的至今尚在延续或变形延续。然而, 对混成耕牧制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 文献记载又残缺不全。因此,通过对彝语地名含义的破译和诠释, 归纳这些地名定型的命名意图, 透视这些地名的命名取向, 从而揭示混成耕牧制在资源利用上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