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3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5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626篇 |
人才学 | 6篇 |
人口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317篇 |
理论方法论 | 45篇 |
综合类 | 840篇 |
社会学 | 54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世界体系中的"华南经济圈"及其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华南经济圈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经济联系建构了世界华商网络 ,并以此融入世界体系 ,形成了整个“中华经济圈” ;而包括粤港澳台闽桂琼在内的“华南经济圈”则构筑了“中华经济圈”的圆心 ,并维系其经济增长 (“圆周半径”)的动态平衡。“华南经济圈”由闽台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北部湾沿岸经济区和环南中国海经济区所构成 ,它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地缘经济优势、特区经济优势和会展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32.
吕俊彪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54-59
对发生在广西临江镇的"四月初九"事件进行了考察,认为尽管从表象上看这是一起由政治斗争引发的社会事件,但实质上却是以互酬为主导的农耕社会的社会整合模式与利润至上的商业社会的商品交换规则,在磨合过程中所爆发出来的社会整合模式之间的冲突,是临江周边村寨壮族人"有福同享"的财富观与临江人"独善其身"的财富观持久冲突的一种表现.据此认为,商品交换不仅是一个商品的流通过程,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不同群体对于商品交换的意义秩序的理解和社会实践建构了它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33.
杨会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Z1):212-215
以广西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梦兆故事为题,试图从因梦感孕、审梦情结、梦遇神女、人鬼情未了四个方面探究其与中原汉族同类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34.
35.
本文指出,将工业化、西方化作为现代化、全球化的内容和目标,是单向直线观的社会进化论发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族群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非西方国家与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认为,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不应伴随着农村形态及生命力被瓦解,传统文化不应成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现代化、全球化应摈弃以西方化、工业化模式为核心,而虑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诸要素。同时,讨论了城市化中的族群文化重组与权利意识,以及多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之现代化的多元类型。 相似文献
36.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以保安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回”原为一个以宗教来认同的族群集体。建国以后 ,国家承认了“回回”的民族身份 ,定名为回族 ,并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进一步将原一律包含进“回回人”中的别具自身文化特点的一些群体识别为单独的少数民族 ,如保安族、东乡族和撒拉族。这样 ,在甘青宁地区穆斯林社会中又出现了一道新的社会边界———民族。那么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在这个由宗教提供最主要的社会互动关联体系的社会中 ,人们如何区分群体 ?怎样确定群体之间的互动规则 ?基于宗教信仰差异的社会边界和国家认定的民族边界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真实的族群边界是什么 ?本文试图以保安族为例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7.
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 )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 ,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带 ,由于文化变迁的原因 ,后来发展出了跨宗族的“尔普”新形式 ,又由于族群互动的原因 ,还产生了跨越族群的“尔普”形式。“尔普”形式的变迁是族群互动下的一种文化变迁形式 ,其动力来源于彝、汉两族的互动关系。彝族社会中“尔普”的变迁形式是人类学关于族群互动下的文化变迁理论的鲜活事例。 相似文献
38.
关于汉族、达斡尔族家庭教养方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取的是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跨文化比较研究,目的是通过汉族和达斡尔族学生家长的取样测试,揭示汉族、达斡尔族家庭教养方式的民族差异,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