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5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20篇 |
劳动科学 | 21篇 |
民族学 | 57篇 |
人才学 | 26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003篇 |
理论方法论 | 199篇 |
综合类 | 1429篇 |
社会学 | 153篇 |
统计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205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293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唐滢陈绍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91-101
揭示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演化的实践逻辑有助于从理论上回答后续扶持的政策范畴、价值导向及行动边界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借鉴奥田道大地域社会理论视角及其地域社会构造模式动态变迁分析框架,从地域格差与空间变迁、地域生活与要素配置、地域治理与主体重塑、地域秩序与制度融合四个维度,构建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演化的核心议题与分析框架,并将其划分为搬迁动员、稳定脱贫、主体发展和融合共享四个阶段,系统阐释它们在空间联动、要素整合、扶持机制、主体重塑、制度变迁等实践导向上的扶持政策瞄准和阶段演化趋势。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秩序演化的多元动力机制及多样推进模式,使其地域格差演进、地域生活营造、地域治理重建、地域秩序整合的实践过程呈现演化周期性、空间联动性、治理互嵌性、融合梯度性。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易地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应当围绕贫困治理逻辑转换、可持续生计能力建设及主体性融合发展,突出能力建设和长效机制;同时,回归现代地域社会的共同体本位,强化治理能力扶持和后续扶持阶段的常态化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2.
苏永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631-639
早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施行期间,“破坏自然资源类犯罪—污染环境类犯罪—破坏生态类犯罪”的环境犯罪分类格局在我国就已初步形成,并在后续立法中得到了坚持与完善。当前,环境犯罪的立法分类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分类不明确和分类不均衡。前者主要表现为部分环境犯罪的类属不明确,后者主要表现为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过少。为此,应当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从立法上明确环境犯罪的基本类型,并遵照从第一代环境犯罪到第二代环境犯罪再到第三代环境犯罪的先后顺序排列环境犯罪;同时,应当以刑罚个别化原则和环境法秩序原理为指导将污染环境类犯罪细化为对象污染型犯罪和能量危害型犯罪两类,各类犯罪均由数种具体犯罪组成。 相似文献
93.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虹西社区是个开放式老小区,住有1.2万居民,又因周边多企事业单位,暂住外来人口较多,管理难度大。但他们在连续10年获得"南通市十佳社区"称号的基础上,最近又出新招,即集中居民智慧,针对本社区具体情况,集体讨论制订了《邻里公约》,做成宣传板,张贴到各楼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城市社区人文关系的形象写照。不要说同住一个小区,就是同住一楼,相邻楼道 相似文献
94.
95.
现代日本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有秩序的现象。日本社会的良好秩序现象和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深受“耻感文化”的影响、“耻感文化”在民众意识深处扎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耻”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潜意识蕴藏于日本人的道德体系之中,制约着各种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日本的“耻感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中解析出的一个文化元素,但又不同于中国社会的耻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逐渐与本土的制度规范等相适应,外力作用导致了本土文化习俗与传统的突变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入、日本人的共同体意识、等级意识、各种宗教对日本人的影响等是日本“耻感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耻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96.
张海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48-250
“自然与名教之辩”成为魏晋玄学的主题,与其肩负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郭象玄学系统论述了“自然即名教”秩序观的产生、运行、发展,为我们展现了“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之外的第三种秩序,这对于研究当前宪政与秩序相互关系等课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教育目的是由人类意志主观外在地决定的。杜威则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其实质是“内在目的论”或“自生目的论”。杜威的这一观点可以从哈耶克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生秩序”的理论中获得哲学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8.
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49-154
理解宗教有两种思路:一是狭义的,将宗教视为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并列而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二是广义的,将宗教理解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理解为人性或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根基。根据两种宗教思路,宗教伦理有两种释义:着眼于个性形态,指在宗教领域和宗教活动中,由信奉者群体遵守的,从特定信仰体系里引申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伦理领域或伦理形态。着眼于共性意蕴,关涉的是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生存模式,将人的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秩序指向了某种终极意义或终极信念。依此,宗教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人类生存的伦理秩序和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一是人心道义秩序与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伦理秩序与意义共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杨豹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118-121
哈耶克的正义论是其自由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西方具有重要的影响。哈耶克通过他所理解的“社会正义”入手,在批判“社会正义”中,提出了他的正义观,充分显示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本质。虽然他的正义观并非尽善尽美,但他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0.
清代江南地方官府对商业秩序的整治——以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日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05-112
在清政府建立良好商业秩序的政策导向下,江南地方政府在对商业秩序的整治做了大量积极的努力:禁止勒索外地商人,清理地方黑恶势力,禁止侵犯他人商标权,安置失地居民,处理公共事务,官府出面缓和劳资矛盾。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为江南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过去我们较关注商人自身躲避商业风险和建立商业秩序的努力,但实际上清代各级政府对商业秩序整治的作为往往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